主頁(http://www.130131.com):那些源自“軍方”的英語流行黑話 Roger——“Roger/Roger that”表示“收到/清楚了/明白/懂了” 很多人可能會納悶,“Roger”只是一個普通英文名字,怎么在很多美國大片中,特別是軍事/警匪題材的,常常用來表示“收到/清楚了/明白/懂了”了呢。 迪士尼經(jīng)典動畫形象“Roger Rabbit-兔子羅杰” 這得從“音標字母表”說起。 為便于不同母語、不同口音的人在無線電通訊時能準確溝通,音標字母表被搞了出來。 見下圖。 每個字母應(yīng)該怎么讀,是有具體規(guī)定的——用的都是相對比較常見的、包括人名在內(nèi)的各種名詞(這里插一句:那些還在上學(xué)的讀者可以把這東西介紹給自己的老師,這樣在對答案時,B和D就沒那么容易混淆了;對于那些聰明的用Boy和Dog區(qū)分B和D的老師,你們?nèi)绻麚Q做用Bravo和Delta會立即有不一樣的感覺哦)。 其中,有相當長一段時間(1943-1956)英美軍事人員都用“Roger”指代字母“R”。 就是那十幾年的時光,無線電通訊人員漸漸形成用“Roger”代替“Received/收到”,表示已收到對方的信息/指令/電文,因為“Roger”代表“R”,而“R”是“Received”的首字母。 后來,到56年,北約統(tǒng)一應(yīng)用了新的音標字母表,“R”不再用“Roger”指代而用“Romeo”了,但用“Roger/Roger that”表示“信息已收到/明白”已形成習(xí)慣,而且不只是在軍事人員中形成習(xí)慣,這種習(xí)慣也已輸出到民間。 類似用法的還有“Copy”。 Copy —— “Copy/Copy that”表示“收到/清楚了/明白/懂了/你說的我已記下來” “Copy”也來源于無線電用語。 以前英美譯電員把“邊收電、邊把電文翻譯成文字記下來”這一過程叫做“Copy”(譯為“抄收”)。 那么當一個人說“Copy/Copy that”時,他的意思就是“電文已收到/所說的已記錄”。之后,隨著無線電在民間的流行,也很自然地慢慢引申出“收到/清楚了/明白/懂了”的意思,這就同“Roger/Roger that”基本完全一樣了。 但有一種用法只能用“Copy”,就是用于疑問句時。 人們只說“Do you copy”而從不說“Do you roger”。 起碼我本人從未在任何文字/影視作品中看到說“Do you roger”的。 另外,還有一個詞組也有點類似“Copy”或“Roger”,但這個詞組就沒前面這兩個影響大了。 就是—— 10-4 —— “10-4”表示“OK/確認/明白” “10-4”嚴格上來說,并不源自“軍方”,而是出自“警方”——執(zhí)法部門的“暗語”。 這是一整套代碼體系(見下圖),其中在美國民眾間存在一定認知基礎(chǔ)的還有: “10-1”表示“信號不好/沒聽清楚/換個位置再說”。 “10-9”表示“請重復(fù)”。 “10-32”表示“對方有槍”。 “10-33”表示“突發(fā)!緊急!全員待命!”。 Mayday —— “Mayday”是語音求救信號,廣泛應(yīng)用于航空、航海領(lǐng)域。 使用方法是連續(xù)呼喊三聲,“Mayday!Mayday!Mayday!”。其對應(yīng)的莫爾斯電碼求救信號就是“SOS”。 這一標準被官方確認于1920年代。 當時英法兩國的無線電通訊最為頻繁。 為應(yīng)對航海時出現(xiàn)突發(fā)災(zāi)難性事件時及時救援,兩國需要選取一個雙方都準確識別、并且平時不是特別常用的詞來作為求救語言——以免在緊急情況發(fā)生時,在嘈雜的各種噪音下,被忽視或被誤會。 這個詞最后選成了“Mayday”,在法語里,它聽起來跟“m'aider”很像;而后者的意思就是“救我/幫我”。 如果不是事前規(guī)定這個“Mayday”,那么有可能發(fā)生的一個情景是: 一艘即將沉沒的船上,絕望的船員拿起無線電話筒大聲求救“We are sinking! We are sinking! We are sinking!” 對岸值班的法國佬不緊不慢地拿起話筒回了句“OK,OK,OK,what are you thinking about?”. 結(jié)果,船沉、船員卒。 (中國集群通信網(wǎng) | 責(zé)任編輯:張楚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