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http://www.130131.com):中國超短波電臺:軍品業務占比為80.52% 超短波電臺行業定義 超短波電臺是一種無線電通信設備,其工作波長范圍為10~1米,頻率范圍為30~300兆赫。該設備由收發信機、天線和電源等多個組成部分構成。與短波相比,超短波電臺的通頻帶更寬,能夠傳輸更穩定的信號。在調制制度方面,超短波電臺可采用調幅、調頻和單邊帶等不同的方式,其中以調頻制最為常用。這種調制方式具有優異的抗干擾性能,相比于調幅制和單邊帶制更加優越。因此,超短波電臺在通信傳輸中具有很高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被廣泛應用于軍事、民用等領域。 超短波電臺行業分類 超短波電臺的分類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根據使用頻段進行分類,另一種是根據業務范圍進行分類。按使用頻段來分,超短波電臺的工作頻率為30~300MHz,工作波長為10~1m,包括手持機、背負式電臺、甚高頻接力機等。按業務范圍來分,無線電臺可以分為固定業務、陸地移動業務、航空業務、水上業務、廣播業務、業余無線、標準頻率和時間信號、氣象業務、射電天文、空間業務等電臺。
超短波電臺行業發展歷程 超短波電臺的發展歷程可追溯至20世紀40年代中期,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使用超短波電臺。自1952年起,中國開始陸續裝備國產的電子管超短波電臺。到了1966年,中國開始使用晶體管調頻制超短波電臺系列。 在70年代,中國生產了厚膜組件的超短波電臺。隨后在80年代,中國開始研制生產寬頻段超短波調頻電臺。至此,超短波電臺的技術已經基本成熟,盡管研發周期長,經費投入大,但由于其出色的性能和廣泛的應用領域,如電視廣播和無線話筒傳送音頻信號等,使得超短波電臺仍然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進入21世紀,科技的日新月異為超短波電臺的技術革新注入了新的活力。盡管其研制周期較長,研發經費投入巨大,但一旦裝備完成定型,型號設備的生命周期往往能持續5-10年。在這種情境下,軍隊客戶對于超短波電臺行業的企業而言顯得尤為優質。由于軍隊客戶對供應商存在一定程度的技術路徑依賴,這使得他們展現出較強的粘性特征,進一步鞏固了超短波電臺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
超短波電臺行業上中下游 超短波電臺的上游行業主要包括電子元器件、半導體材料、通信設備等,這些行業為超短波電臺的生產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和技術支持。而超短波電臺下游應用行業則非常廣泛,包括軍事通信、公共安全、廣播電視、航空航海、氣象預報、科學研究等多個領域,其穩定的傳輸性能和廣闊的覆蓋范圍使其在這些行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我國超短波電臺行業市場規模和增長率 我國的超短波電臺行業市場規模正在不斷增長。據統計,2019年全球超短波電臺市場規模達到51.8億美元,預計到2023年將達到63.3億美元,年平均增長率為4%。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超短波電臺行業中,軍品業務占比為80.52%,而民品業務占比則為19.48%。2017年中國超短波電臺產業的總市場規模達到了1414.1億元,比2016年增長了7.8%。此外,超短波電臺行業的設備制造市場規模為1318.9億元,維護改造服務市場規模為95.2億元。 在我國超短波電臺行業中,廣州海格通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獨具特色的企業。該公司不僅是我國軍用無線通信領域最大的整機供應商,還是行業中唯一一家承擔全天候覆蓋我國疆土通信任務的企業。此外,廣州海格通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超短波電臺領域擁有全面的產品線,包括短波、超短波、中長波等型號,其軍用短波、超短波電臺市場占有率處于領先地位。這使得廣州海格通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國超短波電臺行業中獨樹一幟,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 我國的超短波電臺行業在地區分布上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據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超短波電臺行業的市場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同時,各地區對超短波電臺的需求量也有所不同,例如,近年來我國東部地區的超短波電臺需求量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此外,從更具體的區域劃分來看,華北、華南、華東、華中、西北、西南和東北地區都有超短波電臺的投資前景。 超短波電臺行業政策 我國對超短波電臺行業的政策支持主要來自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相關條例和文件。例如,《廣播電視法》第四十八條明確提出,“國家支持廣播電視全國統一市場體系和產業體系建設,鼓勵建立廣播電視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提升廣播電視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這為超短波電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此外,國家無線電管理局也出臺了相關政策來規范超短波電臺的使用和管理。在2021年10月發布的《關于加強和規范2400MHz、5100MHz和5800MHz頻段無線電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中,進一步明確了無線電頻率的分配、使用和管理規定。 同時,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在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方面作出了重大決策部署,其中包括加快推進廣播電視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這些政策旨在推動全媒體時代媒體深度融合,壯大主流輿論,從而促進超短波電臺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超短波電臺行業存在的問題 超短波電臺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問題。首先,技術環境的挑戰不能忽視。超短波電臺的傳輸距離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地形、建筑物、天氣等。特別是大地傳播損耗問題,這是電磁波在自由空間傳播過程中,能量擴散引起的損耗,以及直達波與地面反射信號之間的相位抵消問題。這些問題需要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研發來解決。 其次,盡管軍隊客戶對超短波電臺行業的企業來說是極為優質的,他們對供應商存在技術路徑的依賴并展現出強烈的粘性特征,然而,裝備一旦完成定型,其型號設備的生命周期往往會持續5-10年。這種長周期特性對企業的研發投入構成了壓力。 此外,政策環境的變化也對超短波電臺行業產生影響。近年來,國內超短波電臺產業發展、行業推廣、市場監管等重要環節的宏觀政策環境已經日趨完善。但隨著行業競爭加劇,企業需要更多的創新和策略來應對政策環境的變化。 超短波電臺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超短波電臺行業的發展前景看起來相當廣闊,這主要得益于多個方面的推動力量。從政策角度看,政府將繼續大力支持超短波電臺行業的發展。這種支持表現為政府投資預算的增加,以強化行業的技術研發和產業結構升級。這樣的政策環境為超短波電臺行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其次,技術進步也是推動超短波電臺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超短波電臺行業有望實現與移動互聯網的融合,從而提升其競爭力,拓寬應用范圍,并進一步提高市場規模。技術升級不僅可以提升產品性能,滿足更多用戶需求,還帶來跨界合作的機會,為超短波電臺行業開創新的發展空間。 市場需求的增長也為超短波電臺行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隨著國內消費升級,超短波電臺的市場需求有望繼續擴大。與此同時,由于民俗文化產業的崛起,超短波電臺作為一種重要的傳播工具,其市場需求會進一步提升。 總結來看,超短波電臺行業的發展前景看好,這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增長等多方面的推動。然而,實際的發展情況還需要考慮行業內的競爭態勢、法規環境、市場接受程度等因素。因此,企業需要對市場趨勢保持敏感,持續創新,以應對的挑戰并抓住發展的機遇。 (中國集群通信網 | 責任編輯:李俊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