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http://www.130131.com):聯通專家詳解LTE引入關鍵點:頻譜分布需跟全球盡量一致 10月3日晚間消息 在國內的三家電信運營商中,在面對洶涌而來的LTE,中國聯通似乎是最為淡定的一家。因為它拿到了全球最為成熟和健壯的WCDMA牌照,不但可以相對平滑的演進到LTE FDD,而且還可以充分利用WCDMA后續(xù)演進的持續(xù)性,以低成本的HSPA+來抗衡初期的LTE。的確,在引入MIMO和高階調制技術的HSPA+,在網絡傳輸的峰值速率上可以媲美LTE,但HSPA+畢竟還是基于CDMA技術的,“無限逼近”LTE卻不能取代LTE在未來網絡中的地位。在部分移動寬帶發(fā)達地區(qū),部分主流運營商甚至采取了雙向同時演進的思路,即在對WCDMA網絡進行升級的同時,大規(guī)模新建LTE網絡,盡最大可能的提升網絡容量和傳輸速率,來滿足日益增長的用戶需求。 但在國內市場,目前還沒有跡象顯示中國聯通會在短期內部署LTE網絡。據相關信息顯示,中國聯通只是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的要求在某西部城市進行了LTE的試驗,但測試成績并不理想。中國聯通相關人士在談到這個問題時,也表達了差不多同樣的觀點,首先要充分發(fā)揮WCDMA的技術與產業(yè)鏈優(yōu)勢;其次要積極跟蹤LTE的最新技術,在情況允許的前提下進行技術試驗,但監(jiān)管部門并沒有給予合適頻段。 雖然我們不能判斷中國聯通的LTE時間表,但中國聯通對于LTE的重視程度卻是毋庸置疑的,特別是在中國移動TD-LTE已經進入規(guī)模部署和事實試商用的前提下。在日前某公開場合,中國聯通技術部總經理張忠平在演講中,系統(tǒng)闡述了聯通在考慮引進LTE網絡需要重點考慮的幾個維度。其中,頻譜與組網、業(yè)務可持續(xù)性和核心網部署都是非常關鍵的部分。 頻譜與組網 頻譜是移動通信存在和發(fā)展的根本,相對于2G/3G全球相對統(tǒng)一的頻譜分布,LTE可用的頻譜全球比較分散。 無論對監(jiān)管、制造業(yè)還是運營商來講,分散的頻譜對整個產業(yè)鏈都是一個挑戰(zhàn)。目前全球LTE的商業(yè)頻譜,涵蓋了從700兆到2.6G頻段,其中FDD網絡集中部署在1.8G和2.6G頻段下;包括日本、韓國已經開始在2G頻譜上部署LTE。總體來看,既有在新頻段上進行部署,也有將一些低頻譜效率系統(tǒng)進行清頻轉作LTE。 “我覺得我們跟全球應該也是一致的,從運營商關注的頻譜來看,頻率越低傳播越好。我們判斷網絡建設成本不在于設備本身,因為配套設施的成本遠遠大于設備本身。”張忠平說。目前,我國尚未明確2.6G頻段的劃分,按照國際通行的劃分方式,2500M--2690M采用的是70M*2的FDD+50M的TDD;而在1.8G頻段上,聯通擁有10M*2的FDD頻段用于GSM。 “頻譜的分散還包括已有的2G/3G現有系統(tǒng)融合以后,終端策略既要兼顧自己網絡,又要關注漫游,這就使網絡非常復雜。多模多頻對終端廠商來講也許能做出來,但是耗電怎么樣?這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所以整個LTE的部署網絡跟終端其實還應該尊崇主流頻率,要跟全球盡量的一致。” “在組網方面,在部署LTE之后,運營商都擁有2G/3G/LTE/WLAN四張網絡,無線網的部署首先要考慮網絡定位。因為網絡定位承載業(yè)務的不同,整個組網的策略會有很大的變化,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個就是不同頻段、制式對無線的要求不一樣。規(guī)劃網絡的時候為了達到共站是我們的目標,移動網規(guī)劃首先解決覆蓋的問題,覆蓋的問題里首先要解決接入性,接入邊緣上的條件的協同是非常重要的。不同業(yè)務的發(fā)起,不同層次網絡里這些無線環(huán)境怎么保證它?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解決能接入,發(fā)起這個業(yè)務能夠發(fā)起。”張忠平說。 可持續(xù)性與QoE 這對于運營商而言,是個比較新的課題,那就是如何在多層異構的網絡環(huán)境下,如何實現重選、切換和定位,而這一切都是要建立在保持良好QoE基礎之上的。 “網絡層次越多就意味著網絡駐留策略更復雜,建網初期隨著話務量的迅猛增長,網絡部署加重的時候,不同網絡之間流量協調,會更為復雜。所以整個異構網里不同的頻段,不同的制式在建網規(guī)劃、業(yè)務的定位、規(guī)劃、尤其后期的優(yōu)化是非常復雜的,這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挑戰(zhàn)。”張忠平說。“理論上講疊十個都可以,但是實際運行中不是那么簡單。技術只是解決了連接性問題,但是優(yōu)是非常復雜和困難的。” 所以我們認為LTE到來的時候,對網絡的規(guī)劃和優(yōu)化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網絡優(yōu)化的挑戰(zhàn)更大,要讓用戶使用起來感覺更好。所以無線網絡優(yōu)化要解決可接入性的覆蓋,均勻和用戶的體驗,就是QoE的設計。因為過去的覆蓋設計、容量設計和質量設計比較偏向于網絡本身的KPI,而現在要有多網多頻段的協調,這是非常麻煩的一個事情。 因為對話音業(yè)務來講,整個業(yè)務流量流向是比較可控,移動寬帶則有著比較強的突發(fā)性和并發(fā)性,對網絡拓撲與組網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tǒng)的純蜂窩布局肯定是不能滿足移動互聯網的需求,未來部署來滿足不同場景的需求。壓力倒不在于設備本身,基站回傳未來會是LTE的瓶頸。為了應對這方面的挑戰(zhàn),中國聯通在今年也進行了14億元的IPRAN/PTN集采。 核心網與架構革新 在LTE時代,核心網將會是個大問題。LTE核心網也就是EPC,它完全取消了CS域實現了全IP化,對于網絡可控可管的安全部署要求非常高。因為運營商在部署3G網絡的時候,普遍都是采用共用核心網的架構,在LTE時代,也就面臨著2G/3G/LTE共用核心網的問題。 “我們的理想是同一用戶界面、統(tǒng)一客戶層面、統(tǒng)一用戶數據。如果將來部署IMS,包括LCF策略的控制,核心網的QoS和HLR里無線的QoS的映射關系?分層之間的感知和保障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所以數據各個網源之間的統(tǒng)一認證,包括3A業(yè)務接入認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不同步不一致就會有網絡漏洞。所以融合是一種趨勢,但是必須要逐步走向統(tǒng)一。” 關于可控可管有一個安全問題。過去TDM業(yè)務是一個封閉的網絡,IP化以后是開放的,互聯網本身的安全性在運營商側也要引起高度重視。首先全IP網本身網絡的安全,還就是手機病毒的傳播,手機之間的病毒傳播在核心網里一定要進一步的研究病毒傳播的路徑,要在核心網部署的時候應該有一些防毒的措施。我們認為建立一個可控、可管、可感知的安全網IP網非常重要。 “智能管道應該是一個多層次的網絡管道。網絡層面過去2G、3G基站之間傳輸都是豎井方式,但現在必須要打破這個方式,流量要能夠就近分流,達到端對端的優(yōu)化控制。移動通信網2G時代是環(huán)形組網,LTE時代扁平化了,我們未來要考慮,傳統(tǒng)的組網模式是不是要發(fā)生改變?大的多層次智能管道一定是扁平化打得,否則這個網絡不可管、不可控會有很大的風險。” (中國集群通信網 | 責任編輯:陳曉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