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http://www.130131.com):IOTA 通聯(lián)進階(一) 在業(yè)余無線電廣闊的活動和探索空間里,有一項受廣大 火腿熱捧和追逐的活動,那就是IOTA。
◆ 島嶼沒有大小限制,但必須在1:1 000 000比例的地圖上標注出來。
印刷在符合IOTA通聯(lián)的QSL卡片上。 可以看出,早期的島嶼編號是以港、臺、澳地區(qū)為主的。愛好者在日常的活動中,只要在相應組別的范圍內(nèi) 進行島嶼通信,都可以使用對應的島嶼編號。如BA6AA移動到海南島 中國火腿IOTA遠征活動簡介 1998年,北京、上海、江蘇、福建、廣西、廣東等地的DX愛好者分頭行動,先后組成多支IOTA遠征隊,先后登上了石臼陀、平島、長興島、舟山島、潿州島、平潭島、小洋島、長島等8個海島,獲得了6個新的IOTA海嶼編號(詳見表1)。不但一舉填補了我國島嶼在國際IOTA活動中的不少空白,使國內(nèi)不少火腿認識了DX遠征和IOTA,鍛煉了遠征隊員們的通信水平,同時也展示了我國業(yè)余無線電愛好者的活力,受到了國際業(yè)余無線電界的關注和好評。1999年4月底,來自京、滬、蘇、浙、粵、閩、皖7個省市的26名愛好者組成IOTA遠征隊,使用BI5D呼號在浙江南部的洞頭島進行呼叫。按照事先擬定的計劃,架設6部HF電臺和一部V/UHF電臺,夜以繼日地向全世界各個角落的業(yè)余電臺發(fā)出呼叫,集中精力排除各種干擾信號,奮力用CW、SSB和RTTY等多種方式和盡可能多的國內(nèi)、外業(yè)余電臺建立通信聯(lián)絡。雖然遇到島上斷電、交通不便以及風雨天氣等一些不利因素,總共只操作了60多個小時,沒有達到原定的96小時操作時間,但在全體參與者的共同努力下,仍然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成績,共與37個CQ分區(qū)的134個DXCC國家和地區(qū)完成了16178臺(次)QSO,使這次遠征取得了圓滿的成功。RSGB的IOTA委員會對此次遠征進行了確認并核準了AS141島嶼編號。“1999 BI5D洞頭島IOTA遠征”是我國業(yè)余無線電界有史以來參與省、市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民間HAM活動,此后雖然又有多次IOTA遠征活動,但其成績至今未被打破。該次活動經(jīng)驗對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充分發(fā)揮業(yè)余無線電愛好者的積極性、探索符合形勢發(fā)展的活動道路,使我國的業(yè)余無線電通信活動盡快與國際接軌,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1999年以后,我國的IOTA遠征活動有普及化、常態(tài)化的趨勢,幾乎每年都有愛好者組成遠征隊,赴各IOTA島嶼進行遠征通聯(lián)活動。這也從一個側(cè)面說明了我國業(yè)余無線電活動的普及和興旺。2001年的3W7D,是中國火腿的第一次IOTA國外遠征。BA1DU龔萬驄、BA4TA金冰峰和BA7QT廖建軍和兩位越南火腿3W2REH、3W6AR組成遠征隊,遠赴距越南西貢500多千米的蠶島(Tam Island),進行了8200余次有效QSO,覆蓋了106個DXCC字頭、31個CQ分區(qū),取得了AS-157島嶼編號,標志著中國火腿已經(jīng)邁入國際IOTA遠征俱樂部。 (中國集群通信網(wǎng) | 責任編輯:陳曉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