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http://www.130131.com):手機這樣設置,實現從災難預警到無網求救的應急指南:附:榮耀、 有事沒事 報個平安 回想一下,是不是最近每年都在刷新「極端天氣之最」的記錄? 2025 年的夏天才剛過半,臺風和暴雨就已經把強度表頂到了爆表值。 《北京密云抗擊暴雨災害一線見聞》|新華網 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說遠也遠,說近也——就在窗外。 上個月,清遠突發 4.3 級地震,緊接著 7、8、9 號臺風「三臺共舞」,廣州愛范兒辦公室吊燈晃成節拍器;北京同事更慘,一場局地特大暴雨直接把周末變成「居家孤島」。 人類沒法跟天災硬剛,但提前幾秒、幾分鐘的預警,往往就能撿回一條命。于是每次暴雨、內澇、地震過后,后臺總會被同一句話刷屏: 「到底怎么才能第一時間收到預警?」 今天,我們就把答案一次講透。 災害警報主要涉及臺風暴雨內澇、高溫山火干旱、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對于臺風、暴雨、高溫、山火等等規模大但是緩慢的事件,這些家伙體型大、移動慢,氣象臺盯得緊。只要手機自帶“天氣”或“天機”服務里把推送開關打開,選好關注類型,就能提前幾小時到幾天收到官方消息,基本夠用。 城市內澇、洪水、滑坡、泥石流和地震這類“說不準啥時候砸下來”的突發災害,靠日常天氣 App 根本來不及。 想搶出“黃金幾秒到幾十秒”,把下面 4 個“最后一公里”通道全部打開,就能讓官方預警主動找到你: 1. 國家應急廣播預警(微信小程序) 「國家應急廣播預警」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牽頭運營,一次性把國家預警發布中心、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中國氣象局等所有“官方頭部信源”打包接入。 它利用微信小程序的“服務通知”權限,能突破后臺限制,實時彈窗——只要你打開過一次并點下“允許”,之后無論微信是否在前臺,都能秒級收到基于當前位置的地震、山洪、內澇、滑坡、海嘯等全品類預警,相當于把國家應急廣播的“大喇叭”直接裝進手機里。 它不僅能實時推送你所處位置的警報,還能一鍵查全國:點開“全國預警”,任意省、市、縣過去 24 h 到未來 72 h 的所有官方通報盡收眼底,涵蓋 50 余種災害——從常見的暴雨、臺風、沙塵,到飛機最怕的下擊暴流、低空風切變,再到太空里的太陽耀斑、地磁暴,甚至核事故應急響應,專業門檻再高也能秒懂,堪稱“口袋里的國家預警中心”。 這個小程序還關聯了國家應急廣播的視頻號,里面有很多權威的科普知識和應急指南,功能相當完善,絕對值得一試。 2. 中國地震臺網 作為地震預警的“第一出口”,中國地震臺網目前主打兩個渠道: 「中國地震臺網」小程序 和 「地震速報」app。 數據同源,但 app 年久失修——target API 仍停在 Android 12,后臺常被系統斬殺;相比之下,微信小程序即開即駐,體驗反而更輕快。 小程序還留了個暖心小細節:除實時定位外,可再手動添加一處“牽掛地”,自己的坐標與家人的坐標同時推送,一機震兩地。 3. 手機系統內置預警 微信通知靠網絡,也怕靜音和勿擾,夜里一震就容易錯過。 把手機廠商自帶的“系統級地震預警”打開,才能多上一道保險。 實測:榮耀、小米、OPPO、vivo 四大國產品牌均內置地震預警,信源統一接入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監測網,0 費用,打開即可。 vivo:天氣 app 內開啟,位置比較特殊,引導性稍差 小米:手機管家app → 家人關懷 → 預警中心,區分地震預警和自然災害預警,還支持米家設備聯動 榮耀:設置 → 安全 → 應急預警通知 OPPO:設置 → SOS緊急聯絡 → 地震預警 OPPO(左)與榮耀(右) 鴻蒙 HarmonyOS:設置 → 系統 → 應急預警通知(使用華為與深圳防災減災技術研究院合作的獨立預警網) 三星:國行版本支持地震預警,設置 → 安全和緊急情況 → 地震預警 摩托羅拉:設置 → 緊急情況 → 地震預警 蘋果:逃避態度 災前預警能救命,救災時的“能報平安”同樣關鍵。 今年北京暴雨成災,中國移動首次把“北斗衛星短信”從噱頭變成了剛需:7 月 29 日起,面向北京用戶免費開一個月——有信號時給 10086 發條短信即可開通,一進山溝“失聯區”,手機自動切到北斗短報文,照樣能把“我還活著”發出去。 這也是消費級衛星通信誕生以來,除野外迷路之外最硬核、最貼合國情的實戰場景。 目前,除了最早把衛星通信做進手機的華為,其他國產大廠也已全面跟進,且選擇面正快速擴大: 小米:14 Ultra、15 Ultra(含雙衛星版) OPPO:Find X7 Ultra、Find X8 Ultra、Find N5 衛星通信版 vivo:X100 Ultra、X200 Pro、即將登場的 X300 Pro 衛星通信版 榮耀:Magic 6 Pro/至臻版/RSR、Magic V3、Magic 7 Pro 上述機型的高配版本通常都同時支持“北斗衛星短信 + 天通衛星語音”,真正落地到消費級市場,價格段也開始從萬元下探到 4000-6000 元檔,衛星通信正由旗艦獨占走向主流標配。 圖|華為官網 與必須提前開通的衛星通信相比,vivo 在 X200 Pro 系列上給出了另一條“無網也能呼救”的思路——公里級無網通信: 由 vivo 與聯發科聯合研發,基于藍牙 LongRange+定向天線增強,官方標稱空曠環境下一對一對講 2 km、SOS 文字廣播 4 km。 不插卡、無基站、零資費,功耗遠低于衛星模式;支持一鍵 SOS、位置共享,也兼容 vivo 手表、小天才等 IoT 設備。 實測幾百米內找人、組隊并無疑問,但前提是對端也需是 vivo 機型——跨品牌尚不能互通。 換句話說,衛星通信負責“信號盲區→天”,vivo 這套無網通信則解決“信號盲區→身邊”,兩條路互為備份,把斷網失聯的窗口再縮小一圈。 在海外市場,十多年前就冒出了一個小眾賽道:網狀網絡(mesh network)——底層邏輯和 vivo 的“公里級無網通信”幾乎同出一轍:都讓手機自己變成路由,靠節點之間多跳轉發,把“斷網”硬生生拼成“局域網”。 早年法國人做的 FireChat 就是代表,初衷很簡單:演唱會、大型會議、甚至飛機上基站癱瘓,觀眾照樣能群聊。它用藍牙+Wi-Fi Direct 混組網,只要現場有 5%~10% 的人裝 App,消息就能像擊鼓傳花一樣蹦到全場。 十幾年后,這套思路又被 Jack Dorsey 撿了起來。他剛推出的 BitChat 幾乎是 FireChat 的“精神續作”:同樣去中心化、同樣免蜂窩、同樣用藍牙 mesh 做第一跳,未來還打算加 Wi-Fi Direct 擴范圍。Dorsey 的賣點很明確——災難后斷網、抗議中封網、或者任何“Big Brother 把網掐了”的場景,BitChat 仍能讓信息繼續流動。 所以,從演唱會到救災,從 FireChat 到 BitChat,再到國產廠商的“無網對講”,大家玩的是同一套 mesh 自組網哲學:沒有基站,我們就自己成為基站。 總而言之,無論是衛星通訊還是藍牙對講,在面對自然災害時,我們的需求始終都是一致的:保護好自己,向家人報平安。 這種時候,國產手機堆料時被調侃的「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沒有」,才真正顯示出了它的含金量。
(中國集群通信網 | 責任編輯:李俊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