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http://www.130131.com):印度警察對講機頻率頻繁被干擾,甩鍋中國對講機是違禁品? 近日,印度某媒體發布了一篇文章,有點甩鍋中國對講機的味道,大概的文章內容如下: 印度相關政府部門表示為了遏制未經授權的貿易行為,已嚴肅處理一些電商平臺肆意向消費者售賣中國對講機的行為。并向十多家此類平臺發出通知,指控其非法向消費者寄送此類違禁物品。(注意這里印度相關部門把中國對講機稱為“違禁物品”,有點離譜。) 此前,西孟加拉邦無線電俱樂部駐加爾各答的業余無線電愛好者抱怨該市及其郊區“未經授權頻段頻率”用戶數量突然增加。無線電俱樂部秘書安巴里什·納格·比斯瓦斯表示:“這些用戶大多使用這些非法中國設備,侵占了專門為警察和緊急服務預留的頻率。”
印度消費者事務部長普拉拉德·喬希最近強調了印度中央政府對秘密采購此類中國對講機的果斷行動。喬希在其X賬號上發表聲明稱:“中央消費者保護局(CCPA)已對在缺乏以下情況的電商平臺上架和銷售對講機的行為采取行動:未正確披露工作頻率、許可信息和設備類型批準(ETA)。”大多數交付給客戶的中國設備都缺少這些關鍵參數。 免執照對講機通常在超高頻 (UHF) 波段(300 MHz 至 3 GHz)或甚高頻 (VHF) 波段(30 MHz 至 300 MHz)工作。業余無線電愛好者表示,這些設備通常使用 446 MHz 左右的超高頻 (UHF) 頻率。136 至 174 MHz 之間的甚高頻 (VHF) 頻率專供警用,而一些警用通信系統也使用高頻 (HF) 波段(3 至 30 MHz)進行長距離傳輸。此外,根據印度通信標準2020的規定,700MHz頻段專供印度鐵路使用。 像納格·比斯瓦斯這樣的業余無線電愛好者擔心,未經授權的中國無線電設備的肆意擴散可能會“竊取”信號和敏感信息,從而可能危及國家安全。 實際上呢,個人覺得印度政府相關部門技術監管失職才是問題根源,印度政府指控中國對講機“未披露頻率參數”或“缺乏ETA認證”,但問題核心在于其自身監管體系漏洞。例如,印度電商平臺長期允許未標注技術細節的產品上架,直到2025年5月才出臺明確披露要求,這種監管滯后性也是沒誰了。
而且印度對中企的歧視性政策早有先例:2025年強制海康威視等提交監控設備源代碼,卻未同等要求歐美企業,暴露貿易保護主義本質。同期美國通過“四方關鍵礦產協議”拉攏印度,但印度80%汽車電機仍依賴中國稀土,技術脫鉤不攻自破。 此外,印度所謂“中國無線電設備竊密”缺乏實證,之前就有報道印度軍方自身使用的對講機電池、無人機電機均標注“深圳制造”,甚至刮除標簽仍無法擺脫中國供應鏈,現在來說拿著中國對講機就能竊密,不是扯嗎? 最后,這個鍋是不可能接受的。你覺得呢? (中國集群通信網 | 責任編輯:李俊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