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http://www.130131.com):政策“加碼”應急救災:應急通信能力如何進化? 我國國土面積廣袤,地質和氣候環境復雜,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每年因各種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都較為嚴重,歷年來政府高度重視應急救災工作。此前國家“十四五”規劃及今年1月應急管理部發布的《2024年地方應急管理科技信息化任務書》,都為應急救災提出了高屋建瓴的規劃。其中在應急通信方面,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健全國家應急通信保障體系,增強通信網絡容災抗毀韌性,加強基層應急通信裝備預置,提升受災地區應急通信搶通、保通、暢通能力”。 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不斷提升、應急管理信息化的跨越式發展,無疑需要強大的科技支撐。作為應急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急通信的建設始終備受關注,專網通信廠商亦將應急通信確定為戰略方向之一,持續創新,以契合日益復雜多元的社會需求。
那么,隨著政策進一步“加碼”應急救災,應急通信指揮調度能力要如何進化? 從關鍵語音出發,全面升級 應急管理部門作為應急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匯聚和統籌協調樞紐和中心,迫切需要“升級版”的專網無線通信技術,圍繞事前預防和準備、精準監測預警、事中高效處置救援、事后恢復重建整個流程,整體提升綜合應急管理水平。 早期的應急通信,主要是保障語音通信尤其是關鍵語音能力,隨著公網向5G迭代升級,專網無線通信從模擬到數字、從窄帶向寬帶升級,應急通信能力也逐漸提升。當前應急管理部門更多地強調多種手段的專網應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設,以滿足極端情況下的通信保障需求。在重大自然災害中,專網的響應速度更快,它的實時性、抗毀性、安全性等就是應急的特性,能夠迅速搭建一張應急通信指揮專網,支撐應急救災工作。 為了進一步做好應急通信保障工作,有力支撐 “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構建,應急管理部近年來在全國范圍內開展370MHz應急指揮無線通信網的建設工作,以實現全國各省市縣城區、重點災害區域的370MHz信號覆蓋。 這張網絡可基本滿足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安全生產救援隊伍、安委會成員單位、減災委等機構的日常戰訓、城市救援、業務協同通信需求,不斷提升“三斷”極端復雜條件下的前突偵查通信能力和大面積、大規模應急救援通信保障能力。 可以說,《2024年地方應急管理科技信息化任務書》的發布,表明了國家進一步協調相關資源,做好應急救災工作的決心。海能達作為全球專網通信的領軍者,打造性能更強、更加符合應急場景使用的應急通信指揮解決方案,責無旁貸。海能達的應急通信解決方案包括370兆PDT集群、公網對講、PDT語音自組網、寬帶視頻傳輸自組網、衛星、公網/專網/衛星融合通信平臺,多種形態終端設備以及無人機配套等。方案針對應急演練、隊伍集結行進、前突偵查、現場多部門聯合救援、現場與后方指揮中心順暢溝通等場景開發,能夠滿足常態預警、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重大活動等各類應急場景下的應用需求。 應急演練、實戰不斷驗證 2023年以來,產業界已經推出了多款具有創新力的通信設備,例如 “高空無人機基站”,將公網基站和370兆PDT基站部署在無人直升機上,通過衛星鏈路或機載自組網的多跳通信能力。一方面讓公眾通信恢復暢通,一方面滿足現場救援人員的對講機通信需求,同時打通前方指揮部與救援現場的通信鏈路,以便及時掌握現場態勢,迅速開展救援。
專網方面,海能達已構筑起從終端層、網絡層、平臺層到應用層的應急通信完整架構。例如: 采用SDR技術的370兆PDT集群基站更是突破傳統PDT集群基站的體積、功耗和防護能力等方面限制,非常適合應急部門在基礎設施不足場景下的部署應用需求; 輕量化的370兆PDT4載波集群基站DS-6280 E,突破了重量瓶頸和功耗瓶頸,支持無人機載和單兵背負攜帶,IP68防水防塵設計,適應各類惡劣環境; 創新的370兆PDT自組網固定站和背負式便攜臺,突破了一路通信能力限制,可同時滿足多組人的通信需求。視頻傳輸的Mesh多跳自組網設備除了背負設備外,還開發出更便攜更靈活部罷的 為應急救援而定制的多模對講機PDC680,集PDT集群、PDT自組網和公網對講、視頻拍攝、APP應用于一身,是一部真正意義的無處不通的對講機; 為應急部門定制的公網與專網融合通信平臺,是一套原生的公專融合通信平臺,救援人員使用多模對講機可以無感知地在公網與專網間自動切換,且對講機在雙網絡下保持同一個呼叫號碼,是一套最高效的專網通信覆蓋解決方案。
2023年10月,應急管理部主辦的2023高原“三斷”場景無人機救援實戰驗證中,來自公網與專網領域的多家廠商參與了實戰驗證。其中,海能達輕量化4載波PDT集群基站DS-6280 E、視頻傳輸自組網E-Mesh 580P,分別部署于不同類型的無人機上,出色保障了無人機超視距通信保障能力測試,為無人機廣泛參與應急救災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海能達衍生和發展了基于專網和物聯網的相關技術體系,布局防災、減災和救災的各個環節。此外還參與了多個省份的370MHz應急專網、現場應急通信網、公專融合通信系統的建設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應急通信專網部署經驗。 “通信線就是生命線。”隨著國家應急救災管理更加精細化,應急通信指揮的價值更加凸顯,從關鍵語音到多媒體信息的傳輸,能夠幫助救援人員提升應急救援的效率。包括運營商、公網設備商、海能達等專網設備商在內,產業界正在不斷升級應急通信產品,配合主管機構,更好地支撐各類自然災害場景的救災工作。 (中國集群通信網 | 責任編輯:李俊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