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http://www.130131.com):軍用無線通信:戰術電臺、數據鏈終端、衛星通信終端有什么區別? 由于本次連載的很多文章都會用到有關軍用無線通信系統(尤其是數據鏈)的基礎知識,因此這里首先對軍用無線通信及其相關知識進行一下簡單地描述。盡管有線通信也是軍用通信的主要方式之一,但考慮到電子戰系統的應用戰場幾乎不會具備有線通信的條件,因此本部分不贅述。 “公路”與“鐵路”——漫談軍用無線通信 很多類裝備都可實現軍用無線通信,最常見的就是戰術電臺、數據鏈終端、衛星通信終端,或者從領域角度來講,分為戰術通信、數據鏈通信、衛星通信等。 那么,既然這些裝備/領域都能實現軍用無線通信,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呢?一種比較形象的區分方式就是利用當前交通網絡來做類比:戰術通信相當于普通公路;數據鏈通信相當于鐵路,其中又包括了普通鐵路(傳統戰術數據鏈通信)與高速鐵路(新型高速數據鏈通信);衛星通信相當于高速公路。 為什么這么類比呢? 首先,根據有無“鐵軌”,軍用無線通信可分為兩大類:“鐵路”(數據鏈通信)與“公路”(其他通信)。之所以這么說,從數據鏈通信的定義可看出。數據鏈理解為“用于傳輸機器可讀的戰術數字報文的標準通信鏈路。”這種定義可以看出,數據鏈通信與“鐵軌”非常像,人的參與盡可能少(機器可讀的戰術數字報文)、必須沿著軌道走(標準通信鏈路)。其他軍用衛星通信都不具備上述特點,對標準的通信鏈路、標準的報文的要求都很少。 其次,根據“運力”(通信速率/帶寬/吞吐量)高低,數據鏈通信可以分為兩大類:“普通鐵路”(傳統戰術數據鏈,TDL)和“高速鐵路”(新型高速數據鏈)。如同鐵路也分為普通鐵路和高速鐵路一樣,數據鏈通信盡管都屬于鐵路范疇,但也有高速、低速之分。通常來說,數據速率為kb/s量級的數據鏈(主要是Link系列戰術數據鏈)可比作“普通鐵路”,數據速率達到Mb/s量級的數據鏈(包括網絡中心協同目標瞄準(NCCT)、戰術目標瞄準網絡技術(TTNT)、協同交戰能力(CEC)等在內的各種通用數據鏈)可比作“高速鐵路”。還有一點需要注意,正如高速鐵路之于普通鐵路不僅限于運力提升,還能夠大幅壓縮城市圈、生活圈一樣,寬帶數據鏈不僅提升了數據速率,還帶來了更高層級的作戰協同能力,進而縮短了殺傷鏈/殺傷網的閉環時間,并最終大幅提升了作戰效能與效率。 再次,根據“運力”(通信速率/帶寬/吞吐量)高低,其他通信可以分為兩大類:“普通公路”(傳統戰術通信)、“高速公路”(衛星通信)。戰術通信與衛星通信的差別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運力”,衛星通信比傳統戰術通信的數據傳輸速率更高;“地位”,衛星通信通常用于打造戰略、戰役、戰術等層級的“干線網”,而戰術通信則通常用于打造戰術層級“邊緣網”;“靈活性”,“普通公路”可以隨時隨地停車、調頭(戰術通信靈活性很高,終端可以隨時隨地通信),而“高速公路”衛星通信的“路”是封閉式的且無法隨意“上下高速”(必須在衛星波束覆蓋范圍內才能通信);“成本”,從“村道”到“國道”基本上都免費了,而由于“高速公路”的建設成本很高依然還在收費。 最后,無論是“公路”還是“鐵路”,都可以組成“路網”(戰場通信網),且可以在特定情況下實現互通。美國空軍的戰場部隊戰術網、美國陸軍的戰術級作戰人員信息網(目前已暫停部署)等就是典型的戰場通信網。 盡管實現軍用無線通信的手段很多,但具體到電子戰領域,實際能夠支撐電子戰系統、裝備通信與組網協同的手段則主要以各種數據鏈為主,下面再簡單介紹一下數據鏈及其相關術語。 “數據鏈”一詞可能很多讀者都或多或少有所耳聞,但“數據鏈究竟是什么”這一問題則可能沒有多少人能夠準確回答。盡管上文已對數據鏈的內涵與定義進行了形象地描述,但對于更深度理解“數據鏈在網絡化協同電子戰領域的應用”而言,還不夠。因此,下面稍微深入地對數據鏈相關定義、術語進行介紹。 首先介紹一下數據鏈的定義。嚴格來說,“數據鏈”這一術語已經于2010年6月從美軍軍語中“刪除”。下面為了從定義角度來探索數據鏈概念的發展,仍對其2010年前的定義進行闡述。 2010年之前的美軍《JP 1-02:國防部軍事及相關術語詞典》中對于“數據鏈”和“戰術數字信息鏈路”的定義如下。 “數據鏈:把一個位置與另一個位置連接起來的手段,目的是發射、接收數據。另見‘戰術數字信息鏈路(TADIL)’! “戰術數字信息鏈路是由美國聯合參謀部批準的一種標準化通信鏈路,可用于傳輸數字化信息。該鏈路可利用單網或多網體系架構、多種通信媒介來連接兩個或多個指控系統或武器系統,以交換戰術信息! 2010年6月美軍發布的《JP 6-0:聯合通信系統》條令中,對有關數據鏈的術語、定義進行了較大調整,主要體現在如下兩方面:其一,明確指出,在美軍軍語詞典《JP 1-02》中“刪除”了“數據鏈”這一術語;其二,在美軍軍語詞典《JP 1-02》中用“戰術數據鏈”這一術語代替了“戰術數字信息鏈路”這一術語,但定義一點沒有變。此后發布的軍語詞典中,對于戰術數據鏈的定義進行了微調,但大的定義仍沒有變化。 綜上所述,在美軍軍語詞典中有著明確定義的術語應該是“戰術數據鏈”,“數據鏈” “戰術數字信息鏈路”等耳熟能詳的術語,實際上屬于“非標”術語(也就是說,本章乃至整個“原理篇”都在使用的“數據鏈”這一術語,實際上是不規范的。但若按照規范的術語來寫,會非常繁瑣,望讀者勿怪)。 “原理篇”后續文章中會頻繁用到數據鏈標準中的“序列”(series)、“報文”(message,有時亦稱作“消息”)等技術術語,為使讀者更方便理解,下面簡單介紹一下。 在數據鏈領域,“序列”(有時候也稱為“序列族”,series family)指的是特定數據鏈所遵循的一系列報文格式標準,只有遵循特定格式,數據鏈報文才能有效傳遞信息(information)。這些報文格式由許多組有序排列的字段組成;在每個字段內,待傳輸的信息按照指定格式編寫成規定的二進制報文。綜上所述,有如下兩點結論。 其一,從某一特定數據鏈角度來講,“序列”指的是該數據鏈必須遵循的一系列報文設計、發射、接收標準,如下表所示。 典型戰術數據鏈的報文序列及相關參數 其二,從報文與序列的關系角度來講,序列可視作“報文格式標準族/標準序列”,或者說,某一“序列”中包含了一系列個體報文格式。以Link 16為例,每個J序列報文格式都會由一個標簽和一個子標簽來作為其特有身份標識。例如,J3.7報文格式中,“3”是標簽,“7”是子標簽。這兩個標簽分別用5bit和3bit二進制代碼表示,因此總共有256種組合(28)。也就是說,理論上J序列族報文可以有256類報文格式,當然,實際上沒有這么多。 那么,說了這么多,“報文”究竟是什么呢?通俗來講,報文可簡單理解為“數據幀結構”。具體來說,報文是數據鏈進行信息交換的基本單元。通常數據通信領域所說的報文是指“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傳送的一組字符或比特代碼序列”,而美軍數據鏈主要采用由比特序列組成的報文,即面向比特的格式化報文。該報文的主要特征是“用有序的比特序列表示要傳送的信息!备鶕䦂笪母袷阶兓撵`活性,通?煞譃樗念,即固定格式報文、可變格式報文、自由正文報文和往返計時報文。 最后,為了讓讀者對“報文”這一術語有更直觀的印象,下圖給出了Link 16數據鏈J序列格式化報文的產生過程。 盡管上文說了這么多,但可能讀者還是有些費解。其實沒關系,過程不重要,只要能夠理解“數據鏈可以確保實現網絡化協同電子戰實現”這一核心就行。 (中國集群通信網 | 責任編輯:陸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