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http://www.130131.com):華為衛星通話功能打得過專業衛星電話嗎?實測結果讓人意外 距離小雷和華為Mate 60 Pro見面已經過去24天了,還記得當時我正在某高價奢華手機門店里“探店”,還拍下了店里的“全新XX 4G系列”的宣傳標語打算寫個選題吐槽。一秒后,我就在手機里看到了全新華為Mate 60 Pro系列線下突然開售的消息。這種上一秒還在4G手機,下一秒就進入到衛星通話的體驗給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也讓我對Mate 60 Pro這款手機倍感好奇。
圖片來源:雷科技 于是在過去大半個月里,小雷“加急”為大家帶來了華為Mate 60 Pro上手體驗、性能測試和信號測試,除了相機測試還需要等正式固件更新外,能做的測試幾乎都給大家包圓了。但由于電信關閉了衛星通話的辦理入口,“衛星通話”這項最吸引我的功能,我卻遲遲沒有機會測試。 直到9月8日,電信終于推出了“手機直連衛星服務”,關于衛星通話的測試才看到了曙光。臺風暴雨過后,小雷也終于有機會上山體驗這項“捅破天”的功能。 和其他衛星通信有何不同?雖然這項功能的名字叫做手機直連衛星服務,但在大家真的往山溝溝里鉆之前,在體驗之前還有一些準備工作要做。 首先,想體驗華為Mate 60 Pro的衛星直連功能,我們需要提前辦理相關套餐。由于資費昂貴,直連衛星服務并不能像國際漫游那樣自動打開。Mate 60 Pro目前僅支持天通衛星通信服務,相關的電信套餐有4擋收費供選擇,最便宜的10元套餐僅包含2分鐘的通話時間,超出兩分鐘后就要按衛星通話的價格扣費了。
圖片來源:中國電信 而這個“通話”,其實也是華為Mate 60 Pro跟iPhone那種“傳統衛星通訊”最大的不同。以iPhone的衛星通話為例,為了將發送的信息量壓縮到最低,從而保證信息發送的成功率,iPhone并不允許用戶做真正的衛星通話:用戶只能在界面里選擇對應的信息選項,iPhone會將對應選項的代碼發送到響應中心,再由響應中心解碼并回應。
圖片來源:Apple 而華為Mate 60 Pro則是直接允許用戶連接衛星網絡,并通過衛星網絡撥打電話與收發短信,其背后的技術難度顯然更高,在過去只有專門的衛星電話才能實現。 所以這次小雷上山之前也專門準備了另一臺衛星電話,除了備用之外也能用作對比,來看看華為Mate 60 Pro的衛星直連究竟有多先進。
圖片來源:雷科技 開闊區域小雷此次選擇的路線是從東星村到溪頭村的徒步路線,依次經過飛鼠巖、瓦坑、中心村和茅坑坪、錦村。在東星村出發時,包括iPhone在內的各臺手機都還有信號,但在深入山間小路約一公里后,移動網絡信號近乎消失。 這也意味著我們該測試衛星通話了。 首先我們測試的是專業的衛星電話LeSat F2,手機采用外置可拆卸天線設計。雖然不用時可以將天線拆下來,但天線本身并不能折疊,攜帶起來算不上方便。盡管屏幕尺寸小了一點,但F2采用的是Android系統,操作和一般電話也比較接近。
圖片來源:雷科技 不同于常見的移動蜂窩網絡,衛星電話不會自動入網,需要我們手動對齊衛星來完成入網操作。打開F2桌面的入網App,8字晃動校準GPS和陀螺儀后,App會提示附近可用的通信衛星的大致方位,我們需要根據屏幕提示轉至面朝衛星的方向,并調整手機的俯仰角度。 這里必須表揚一下,即使是這種專業的衛星電話,他們的用戶引導也做得非常完善,圖形化的對星界面就像用手機玩體感射擊游戲一樣,只要保證衛星圖標出現在屏幕“準星”正中間,手機就會自動完成入網操作。作為參考,采用外置天線方案的LeSat F2入網耗時約20秒。 盡管F2要求手機必須保持特定角度不動,但根據小雷的體驗,手機入網后在小范圍內轉身,F2依舊可以保證衛星連接并撥打電話。
圖片來源:雷科技 撥號的流程無需多講,就直接撥打正常的手機電話就好。從同事的反饋來看,即使利用了復雜的衛星通話技術,兩者之間也只有約2秒的通話時延。通話質量上,LeSat F2的麥克風收音能力似乎不太好,無論是聲音大小還是背景噪音都有些大。 華為Mate 60 Pro的入網流程和F2差不多,但多了一個自動關閉Wi-Fi、蜂窩數據等無線收發功能的提示。考慮到衛星通話對大多數用戶來說只是應急工具,華為并沒有像F2那樣在衛星通信界面顯示具體的信號值與網絡狀態,僅提供了一個由四格信號組成的信號條。 作為手機品牌,華為的入網界面顯然比F2要精致很多,但從體驗來看,兩者本質上都是“體感游戲”式入網。入網時間方面,華為Mate 60 Pro耗時32秒,雖然比F2要慢,考慮到華為Mate 60 Pro沒有采用專門的外置天線,時間長點也情有可原。
圖片來源:雷科技 但在通話質量方面,華為Mate 60 Pro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根據同事反饋,華為Mate 60 Pro無論在聲音還原度還是抗噪能力上,表現都大幅領先于F2。這里的通話質量并不僅僅是手機的收音質量,就連傳輸質量也更為穩定,雙向時延約1.5秒。 華為Mate 60 Pro在執行衛星通話時還有一個小細節:為了保證手機與衛星之間能有穩定的信號連接,Mate 60 Pro會強制使用免提通話,避免因為手機貼耳導致信號丟失的情況發生,可以說是華為在衛星通信領域鉆研的最好體現了。 林間小路隨著深入,小雷來到了符合“山溝溝”描述的竹林小道中。衛星電話要求使用時避開建筑、樹木等遮擋物,但在特殊情況,比如失足跌落時,我們可能無法脫離周圍有遮擋的環境。 此時F2專用天線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在竹林遮蓋的情況下,F2依舊能以較快的速度完成入網并撥通電話,只不過此時信號顯示已從“強”到“弱”,在-140dBm附近徘徊。另外原本就不出色的通話質量也變得更加糟糕,聲音也開始斷續,像是3G時代在高鐵過隧道時打電話一樣。
圖片來源:雷科技 同樣的干擾也出現在了華為Mate 60 Pro身上,上星入網耗時和開闊地區相比明顯變長,信號也從原本的4格降低到了1格,通話聲音壓縮和變形的感覺較為明顯,但在收音環節,華為的表現依舊更加出色。 但如果我們真的在這種時候遇到危險,但無法通過斷斷續續的電話和外界溝通,該怎么辦呢? 那就用短信把定位發出去吧。
圖片來源:雷科技 F2和華為Mate 60 Pro都持支衛星發送短信的功能,F2的操作和一般的Android手機一樣,但Mate 60 Pro人性化地為用戶“走多一步”: 在華為發送衛星短信的界面,Mate 60 Pro在文本輸入框上方加入了一個“一鍵發送定位”的選項框。只要勾上,Mate 60 Pro就會自動將最近一次獲取到的具體GPS位置,以文字的方式添加到短信內容中,使用極為方便。 總結其實從華為Mate 60 Pro在衛星通話使用過程中的小細節來看,“手機直連衛星”并不是一個“趕鴨上架”的功能。從開通前的功能介紹到搜星過程中的用戶引導,再到使用過程中的優化和小功能,不難看出華為確實是把衛星通話做成一個實用的功能,而不是一個用來“遙遙領先”的噱頭。 事實上,平時沒什么大用處的衛星通話,在必要時確實能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今年年初,據北疆新聞網報道,一名驢友在內蒙古貢格爾草原脫離隊伍并在大風雪天氣中迷路,通過華為Mate50上的衛星通信功能發出了位置坐標和求救信息,從而成功獲救。
圖片來源:雷科技 作為普通用戶,我們距離遠洋航行、野外探險等等項目很遙遠,但并不意味著就能完全規避失聯的風險。因此,在大部分手機都不支持衛星通信功能的時候,華為Mate50和iPhone 14就有了吸引人的賣點。而華為Mate 60 Pro把智能手機上的衛星信息升級為衛星電話,這讓它的應急功能變得更加豐富。 至于用戶要不要為了衛星信息或衛星電話功能購買對應的產品?我覺得這個問題未來可能都不需要討論:隨著成本降低和產業鏈成熟,衛星通訊在手機上終將全面普及,到那時候衛星通話也將成為類似Wi-Fi那樣的“功能”而不是專門的賣點。 但就現階段的情況來看,考慮到加購一臺新的衛星電話價格遠低于我買一臺Mate 60 Pro,小雷個人其實更傾向于“手機+衛星電話”這樣的組合。但如果你本身就想買Mate 60 Pro,那在野外出游之前不妨開通一個10元一個月的衛星接入套餐,畢竟這種“捅破天”的能力,我們不用加別的限定詞,確實就是“遙遙領先”。 (中國集群通信網 | 責任編輯:李俊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