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http://www.130131.com):智慧城市:樓宇“智謀”生活 ![]() 倫敦西門子“水晶”建筑占地逾6300平方米,與其他同類辦公樓相比,可節(jié)電50%,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5%。 ![]() ![]() 上海中信泰富廣場通過量身定制的節(jié)能解決方案,第一年就節(jié)約能耗一百八十五萬千瓦時。 智慧城市的建設已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鋪展開來,作為其主力建設之一的智能樓宇一座座拔地而起。何謂智能樓宇?如果把建筑物的結構和裝修比成一個人健康的身體和俊美的外表,那么,通過各種現代化技術所構建的智能化系統,則使樓宇具備了“聰明”的大腦和敏銳的視覺、感覺、聽覺以及觸覺,可對建筑物內外的信息進行收集、處理,并通過智能化系統做出適當反應,為樓宇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各種信息,提高人們的居住品質,給住戶帶來多元化信息以及安全、舒適、便利的生活環(huán)境。 智能建筑正給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許多根本性的變化。在這一系列進程中,科技“筍盤”比比皆是。 水泥加鼠標的時代來了 在西方發(fā)達國家,樓宇智能化早已興起。 1984年,美國聯合科技的UTBS公司在康涅狄格州哈伏特市將一座金融大廈進行改造并取名City Place(都市大廈),主要增添了計算機設備、數據通信線路、程控交換機等,使住戶可以得到通信、文字處理、電子函件、情報資料檢索、行情查詢等服務。同時,大樓內的所有空調、給排水、供配電設備、防火、保安設備都交由計算機進行控制,實現綜合自動化、信息化。改造之后,大廈的功能發(fā)生了質的飛躍,大樓用戶獲得了經濟舒適、高效安全的環(huán)境,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化樓宇就此誕生。此后,全球的樓宇智能化建設走上了高速發(fā)展的軌道。 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陳龍告訴記者,智能建筑的發(fā)展是科學技術和經濟水平的綜合體現,它已成為一個國家、地區(qū)和城市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針對不同用途、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的差別,智能建筑將以人為本,為人們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據悉,我國智能建筑設計標準把智能建筑定義為:“以建筑為平臺,兼?zhèn)浣ㄖO備、辦公自動化及通信網絡系統,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及它們之間的最優(yōu)化組合,向人們提供一個安全、高效、舒適、便利的建筑環(huán)境。 ” 自20世紀90年代初智能建筑技術引入我國之后,智能建筑技術在國內得到推廣應用,其應用領域已從賓館、商務樓擴展到住宅、城市綜合體等建筑。目前,上海、天津、廣州、深圳等城市已全面進入智能建筑建設的新一輪高潮期,繼國內第一棟智能建筑北京發(fā)展大廈建成后,上海金茂大廈、上海世茂國際廣場、南京中信銀行大廈、首都機場新航站樓等智能樓宇也相繼建成。 對普通住戶來說,智能樓宇的魅力或許在于更直觀自如地“操控”。上周,由西門子開發(fā),用來遠程控制大樓自動化設備的手機應用HomeControl在安卓(Android)市場上架,此前這款應用只能在蘋果iSO系統上使用。安卓版的發(fā)布意味著,將會有更多用戶能夠通過智能手機“操控”智能樓宇。據西門子相關負責人介紹,HomeControl支持6種語言,這一應用能實現遠程樓宇進行自動化操作。無論白天黑夜,用戶通過這一應用都可以隨時監(jiān)測和調節(jié)樓宇的供暖、通風、空調等設備和系統,從而使得樓宇的能源使用更加高效。 有了這個程序,用戶能方便地掌握供暖、通風和空調系統當前的運行狀態(tài)和重要指標。如果系統不能有效運行或發(fā)生故障,應用會通知到用戶。這一能耗指示功能采用不同顏色的符號來告知用戶哪里有必要進行調整。如果發(fā)生問題,用戶也能直接通過HomeControl進行調整。對樓宇物業(yè)的工作人員來說,他們不用再駐守中控室,只要一機在手,都能在別處自如掌握大樓的通風、空調、供暖等。不過,HomeControl本身不采取任何行動,只是提示客戶各種節(jié)能的可能。啟用遠程訪問,還能直接控制樓宇或住宅的舒適性。比如,當人們度假回來,在到家之前就可以提前打開供熱系統;如果百葉窗忘記關了,屋主無論在哪里都可以“遙控”關閉它。 能如此輕松地在手機上“操控”樓宇內設備的運作,除了樓宇的綜合布線、安防等主導性要素外,“樓宇自控”是智能建筑的核心系統之一。忽略晦澀難懂的專業(yè)術語,所謂的“樓宇自控”即對樓宇內的電氣設備進行檢測、分析和控制以達到統一且高效管理的目的。由于建筑能耗過大的問題日益突出,這對量化降低能耗的要求變得越來越迫切,設計者不僅要把節(jié)能作為樓宇自控系統設計的出發(fā)點,還要能夠有效地掌握和計量節(jié)能效果。另外,整個節(jié)能過程需要更加智能化,能將數據分析、自動決策等技術和人工控制用電、溫度控制、設備節(jié)能等措施結合起來,為節(jié)能提供更加完善、詳實的數據。 近年來,設計上出現的新變化為樓宇自控企業(yè)帶來了商機。很多智能化產品生產企業(yè)開始調整自己的經營戰(zhàn)略,轉向節(jié)能領域。三菱電機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三菱電機提倡“可視化節(jié)能”概念,不僅注重改善設備性能,還依靠可視化、透明的管理方式,把握能量消耗的動向,對建筑運行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在樓宇節(jié)能項目實踐中,三菱電機根據學校能耗的特點,將各類能耗集成到一套完整的能耗分析系統中,定期調整節(jié)能措施,達到良好的節(jié)能效果;通過分析學校建筑利用率的特點,對教室、宿舍等場所的空調、照明系統實現智能化程度較高的自動化控制,使學校的用電量有所下降。 展望未來,西門子樓宇科技解決方案與服務負責人認為,安防和樓宇自動化之間的傳統劃分正在逐漸模糊,完善的、整體的危機處理和樓宇自動化解決方案及增值服務將是大勢所趨。為滿足這些需求,西門子提供的“全面樓宇解決方案”,能實現對多個技術基礎系統的整合:電氣安裝、供暖、通風、氣溫控制、照明控制、門禁控制、視頻監(jiān)控、報警系統、火災探測和疏散系統。 “智商”升級,綠色更“深” 從快餐店到聳立的辦公樓,樓宇擁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尺寸。但是大多數建筑物有著兩個共同點:對能源的胃口很大、能效提升潛力很大。實際上,根據美國和德國政府的統計數據,住宅和商用建筑消耗了全球40%的一次能源,并且排放了全球21%的二氧化碳。另一組研究數字顯示,全球用于建筑物供熱與照明的能耗占總能耗的比例高達40%左右。不過,隨著智能樓宇管理系統的廣泛采用,供電、供熱網絡的負荷將得以大大緩解。 于是,這樣的場景越來越普遍:當最后一個員工刷卡離開辦公室,辦公室里所有的照明就會自動關閉;炎炎夏日里,辦公室內若只有兩三名員工在工作,空調會根據室內人員數量自動調整室溫;如果某一房間的室溫過低或過高,系統會將報警信息送到相關管理人員的手機上以示提醒……還是那座鋼筋水泥筑成的樓宇建筑,但因為其中密布著的一張無形信息大網,而使樓宇的“智商”整體升級,從而變得更加綠色。實際上,智能建筑本身的發(fā)展,以及它經過的歷程,也正朝著綠色建筑的方向行進著。 綠色建筑我們并不陌生,最直觀的釋義就是建筑能夠實現節(jié)能降耗的目的。西門子樓宇科技技術總監(jiān)鐘慶華表示,國際協會對綠色建筑有正式的定義。“綠色建筑要求對某個結構及其周圍環(huán)境的設計、建造及運行首先要符合更加有效地使用資源(如能源,水,原料等)。其次,綠色建筑要減少浪費、污染和對環(huán)境的損害。再者,綠色建筑能改善居住者的健康與生產力的特點。綠色建筑的特點是它們都有綠色可持續(xù)場地評價,做到建筑節(jié)水、能源利用與大氣保護,它們合理利用資源,室內環(huán)境質量優(yōu)并且采用創(chuàng)新的設計流程。 ” (中國集群通信網 | 責任編輯:陳曉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