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http://www.130131.com):各類衛星在交通運輸行業的應用現狀及趨勢分析
海事衛星及其應用 1、海事衛星的應用
在馬航失聯事件中發揮作用,由此事件得到啟示:我國海事衛星系統建設過去從未涉及衛星星體部分,此次“失聯”事件分析研判,除了利用通信業務數據,還利用衛星仰角數據、頻移數據等,這些是擁有衛星資源控制權才可能掌握的。 北斗導航衛星及其應用
1、北斗衛星導航情況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研制、建設、掌控的全球衛星定位與通信系統,是繼美國GPS系統和俄羅斯GLONASS系統之后,全世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到目前為止,北斗系統已經發射19顆衛星,形成了覆蓋亞太地區的區域組網。2020年實現全球組網。 北緯10度到北緯55度、東經75度到東經135度范圍,可支持發送最多120個漢字的短報文。 南緯55度到北緯55度、東經55度到東經180度范圍,定位精度10米,測速精度0.2米/秒,授時精度10納秒。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與GPS等國外衛星導航系統最大的區別和優勢,是北斗系統除具備定位功能外,還可進行短報文形式的通訊。 2、北斗導航衛星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 (1) 公路基礎設施安全監測系統 運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實現邊坡、橋梁、涵洞的形變監測和感知。 (2) 港口高精度實時定位調度控制系統 采用北斗局域增強技術,實現港口集裝箱的遠程調度管理。 (3) 船舶示范系統 利用北斗系統全天候導航和短報文通信技術,建立應用于行業監管、信息服務和業務管理的船舶監控系統,在海事和社會營運船舶上安裝北斗船載終端,為整個航運產業的信息化建設提供探索平臺,為水運導航的發展提供借鑒。 (4) 重點運輸過程監控管理服務示范系統 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的第一個應用示范工程;“重點運輸過程監控管理服務示范系統工程”,通過建設部省兩級應用系統及在九個示范省份的營運車輛上安裝北斗兼容車載衛星定位終端,進行北斗系統在道路運輸領域的推廣應用。
(5) 基于北斗的中國海上搜救信息系統 “基于北斗的中國海上搜救信息系統示范工程”以提高海上搜救效率為根本目的,利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作為遇險定位、報警通信、搜救指揮的技術手段,推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海上搜救領域的廣泛應用,加快北斗產業化、國際化進程。
高分遙感衛星及其應用
1、高分遙感觀測衛星概況 我國高分遙感起步晚、發展快,與部分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 差距表現在:衛星數量相對較少(2顆)、精度較低(1米,國外較好的均在0.5米)。
(1) 國內外主要高分遙感衛星總體情況
(1) 我國高分遙感衛星系統情況 2014年8月19日11時15份,“高分二號”衛星成功發射,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標志中國遙感衛星進入亞米級“高分時代”。9月29日,國防科工局發布高分二號衛星首批影像圖,圖像紋理清晰、層次分明、信息豐富。 高分二號衛星研制在諸多方面實現了技術突破,對于推動我國衛星工程水平提升,提高我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數據自給率具有重要意義。
高分二號衛星主要用戶為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林業局,同時還將為其他用戶部門和有關區域提供示范應用服務。 在土地利用動態監測、礦產資源調查、城市精細化管理、交通路網規劃、林業資源調查、防災減災、環境保護與監測、農作物估產等眾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2、高分遙感觀測衛星的應用 (1) 海岸線監管與保護 利用遙感技術,對海岸線的開發、使用、環境污染情況進行定期監測,可及時發現海洋違法行為,有助于海上執法部門整頓和規范用海秩序,保護海岸經濟帶,促進灘涂、海域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 (2) 主權海域的監視和保護 利用航空攝影測量和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對地觀測技術,對釣魚島海域、南海黃巖島海域等地區進行遙感制圖,開展國家海域動態監視監測,加強對遠洋海域領土的監測。為維護國家主權、實施海洋開發提供精確的海島(礁)基礎地理信息技術手段。 (3) 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 在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工作中,分析地質災害形成和發育的環境地質背景條件,編制1:5萬地質災害類型、規模、分布遙感解譯圖,為災害治理、防止提供災害空間發布特征信息,目前已在云南東川、湖南資興等典型滑坡多發區域的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業務中得到應用。 (4) 重大自然災害交通應急監測 如四川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甘肅定西地震。針對重大自然災害,在災后2小時內迅速啟動交通安全應急響應,快速協調獲取第一手災區衛星遙感影像數據,開展災區交通受損狀況調查與分析,輔助災后救援搶險,及時打通交通生命線。 (5) 交通設施沉降監測 利用遙感和北斗技術可對重要交通基礎設施,如公路、橋梁、軌道交通開展宏觀與微觀相結合,面與點相結合,周期與實時相結合的有效安全監測。 (6) 農村公路核查 利用高分遙感技術對農村公路進行高分辨率觀測和統計,有效解決了目前難以快速準確獲取農村公路規模數據和實際聯通現狀的難題。 高分遙感的使用不僅為我國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民主安全保障和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起到信息支持作用,同時對于信息應用企業開展商業化信息增值服務、開拓國際市場、推動空間信息產業發展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義。
衛星應用未來發展趨勢 1、多種衛星系統的綜合應用 未來,多種衛星系統的融合應用是大勢所趨。通過“北斗衛星”確認“在哪里”、通過高分遙感衛星發現“有什么”、通過海事衛星說明“發生了什么”。多種衛星系統可在具體應用場景綜合發揮作用,集合各類衛星應用的特色和優勢,為交通運輸行業相關應用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 2、在國家重要戰略領域的集中應用 交通運輸行業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重要戰略的實施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在此過程中,各類衛星系統將在交通運輸過程監管、交通應急處置、物流綜合服務等領域,為交通運輸行業服務國家重要戰略實施提供助力。 3、“互聯網+衛星”新形勢下的應用 在未來,各類衛星系統在交通運輸以及其他民用領域的應用,必將向更加人性化、更貼近用戶的方向發展。“互聯網+衛星”應用方式,將會改變傳統衛星應用專業化、復雜化的形象,讓衛星系統以更多樣化的形式的服務包括交通運輸行業在內的民用行業。 通過研究整合車載環境下的4G/5G網絡通信、LTE-V2X、北斗導航定位技術、建設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的智能汽車及公共服務平臺。 4、 對衛星系統高性能服務的應用 通過研制應用新型智能車載衛星終端,利用北斗地基增強系統、高分遙感、組合導航等空間技術,提升衛星導航系統服務能力,交通運輸行業將可實現營運車輛的全過程監管、與ETC收費系統的資源融合等應用,提升綜合服務性能。 “十三五”時期,衛星系統在交通運輸行業的應用方式和服務能力必將得到進一步擴展和提升,衛星系統的應用作為交通運輸行業信息化的重要支撐,將會持續為“四個交通”的建設提供助力。 (中國集群通信網 | 責任編輯:陳曉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