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http://www.130131.com):業余無線電應急通信在汶川地震中的作用 他們是“火腿”族、“香腸”族和“車腿”族,他們多數都擁有國際上惟一的一個電臺呼號,在汶川大地震中,他們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通訊網,在軍方通訊、海事衛星電話、小靈通、固話、手機通訊恢復前,開始了一場民間通訊救援先鋒戰。 靜默,靜默,持續3分鐘的無線電靜默。 5月19日,14時28分~14時31分,天安門、中南海、上海外灘、四川北川……空襲警報、輪船和火車汽笛、警笛長鳴,天空中永不消逝的無線電世界里,一片可怕的靜默。 7天前,四川大地震之后,許多城鎮通訊瞬間癱瘓,手機、固定電話、網絡失去信號,“高科技在大自然面前顯得蒼白無力”,成都市委外宣辦上宣報道組組長徐曉眉感慨。 就在一座座城鎮成為信息孤城的危難之際,一個名為成都市業余無線電應急通訊網的民間組織,卻在電波世界里發起了一場看不見硝煙的信息救援戰,“只要一次成功的短波通聯,就可能救活無數人,只要能有一臺手持機和車載機,就能在救援中發揮很大作用。” 應急通訊網總指揮之一劉虎(呼號:BG8AAS)說。 “5·12”緊急動員令 這群業余無線電愛好者被稱為HAM,其外號有“火腿”(擁有合法呼號)、“香腸”(未取得合法呼號)和“車腿”(擁有車載電臺),他們平時最大的樂趣就是升級電臺設備,每天都在琢磨怎么讓信號傳得更遠,使語音更加清晰,在技術層面上,他們的專業程度甚至可能超過了軍隊通信兵。 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發生8級大地震,正在成都市12樓裝修辦公室的劉虎,感覺所有框架和窗戶都發出要斷裂的巨響,一堵新修的墻倒下,他立即躲進廁所,兩三分鐘后,震動平息,劉虎掏出手持電臺,宣布成都市業余無線電應急通訊網進入應急通訊狀態,在439.225MHz,439.800MHz兩個頻率上形成通聯,散布在四川各地的電臺迅速傳達各種信息,第一個向主控臺報道的電臺是BG8BSN,“成都某地未發現房屋垮塌,未見人員傷亡”。 14時45分,劉虎獲悉震中位于距成都90公里外的汶川,震級高達7至8級,當地通訊完全中斷!鑒于情況緊急,“火腿”劉虎呼叫“香腸”和“車腿”盡量保持電臺開放,并隨時準備參與應急通訊和應急救援。響應的HAM達200多人,共收到100余條情況報告,主控臺因為電源等問題6度換臺! 在郫縣的向勇(BG8CVE)驅車從成都向震中方向探查,越向西走情況越嚴重,他通過電臺傳來了前線最新情況,直至無法打開應急通訊網中心轉信站。 由于忘帶電池和記錄紙,劉虎不得不將全部匯總信息記在手上,一小時后交由BG8AAK、BG8BX等多位HAM輪番主控。主控臺收到各地報告,確認成都地區沒有重大傷亡,HAM們舒了一口氣。很快,主控臺又通過短波向外地電臺傳達成都災情,并得知北京、上海、廣州均有震感。 此時,成都市的空曠地帶有很多人選擇了露天避難或帳篷宿營。晚上回到家中的劉虎繼續值守應急頻率,家里的有線電視已經中斷,他一邊看著地震儀的波形,一邊監聽廣播:“我在的大樓減震不好,稍有振動都晃得嚇人,人基本上都跑光了。一大箱玻璃儀器從柜子里面飛下來,全部碎了。震中附近通訊和道路完全中斷,目前除了部隊的短波電臺和救援海事電話之外,沒有消息渠道,不知具體情況。” 當晚,應急通訊網的另一個負責人劉旭(BA8DX)在去野外避震途中,聯系了劉虎等多位HAM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建立“四川業余無線電應急通訊網指揮中心”,開展有組織的應急通訊活動。 劉旭事后回憶,一個值得慶幸的決定是在地震兩周前做出的,剛剛成立并處于調試狀態的成都市業余無線電應急通訊網,因為春節的那場雪災中許多地方通訊全部中斷,于是決定在電視塔上搭建中轉臺,地震后,劉旭爬上塔臺查看,發現中轉臺已經移位,電線扭成一團,差點斷裂,“但它還在工作,真是萬幸!它覆蓋了整個成都、綿陽直徑100公里的災區,說句老實話,這次救災它所起的作用,都可以發勛章了!”
(中國集群通信網 | 責任編輯:陳曉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