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http://www.130131.com): 一位芯片工作者卓絕不凡的風采(2) “實現(xiàn)模數(shù)模式的快速識別與切換,是利用士康特有的專利技術!笔┛偮暶鳌 “能否簡單描繪一下這項專利技術的實現(xiàn)原理?”記者急切地問。 “說起來也不難,模擬與數(shù)字模式各有自己的特點,我們抓住每種模式的特征參數(shù),由算法來進行計算與判別就相當容易,這里的關鍵是必須掌握各種通信模式的特征參數(shù),掌握了這些特點后,你就覺得不神奇。如當我對收到的信號進行判別后,知道對方的語音編碼是用AMBE算法的,我就自動回答AMBE算法,實現(xiàn)了互通,如果我收到的語音編碼是ASELP算法的,我判斷清楚后也用ASELP回答,也能互通?紤]到成本,士康不建議每個對講機都有此功能,除非特殊應用。”見到記者有點困惑,施總舉了個通俗的例子說。 “比如,我面對三個人,這三個人分別說的是漢語、英語和俄語,顯然這三種語言都有各自的特點,我只有對這三種語言都掌握才能正確回答任何一個人的話,所以前提是我對這三種語言都必須會說,芯片的自動識別也是建立在對每一種模式都了解的基礎上進行自動判斷的!笔┛偟男蜗蟊扔髯層浾呋砣婚_朗。 “士康的芯片內(nèi)置固件支持TS102490和TS102658的模式T1和T2,通過固件升級還可支持建伍的NXDN空中接口,也符合DRA聯(lián)盟制訂的NDR標準,能否說,士康的芯片兼容能力強,并能與目前正在制訂的國家標準同步?”記者把問題提高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來詢問。 “你們說得對!由于我們一直在跟蹤dPMR標準,所以我們開發(fā)的芯片必然考慮到世界各地的通信協(xié)議,可以這么說,我們的芯片的兼容能力強,就是與現(xiàn)在正在制訂的國家標準我們也能同步。除非有哪一個組織,不采用4FSK,而采用5FSK。”施總風趣地用5FSK來比喻,這位對通信調(diào)制技術了如指掌的專家相信目前怎么也不可能用5FSK的調(diào)制方式。 “士康的芯片的確很有特色,您覺得這個芯片的不足是什么?”記者大膽地提出一個挑戰(zhàn)性的問題。 “我們的SoC芯片目前集成化還不算最高,因為MCU和射頻外掛,雖然我們給客戶留了很大的靈活性,但在集成度方面我們還是不足的。另一方面,我們的SoC芯片的內(nèi)置協(xié)議今天還不支持DMR,PDT,NXDN,DCR,P25,還不能滿足全球需求”,施總謙虛地表示。 記者:如何看待目前的數(shù)字對講機標準制訂呢? 施總:制訂標準應當是認真嚴肅的一件事,除了國家層次要考慮的問題外,標準要保持技術上真正意義的先進性和適合廣泛推廣的低成本性,標準要有兼容性、前瞻性及適用性。 記者:士康將開發(fā)什么新的芯片? 施總:前面說了,DMR也是歐洲的一項好的、適合集群和組網(wǎng)的通信標準,士康已完成dPMR,現(xiàn)已準備用較短的時間開發(fā)出一款DMR的數(shù)字芯片,以滿足高端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士康成功設計和開發(fā)了高效(50%~60%)、寬帶(100MHz~1000MHz)大功率(4W)集成射頻功放SCT3606. 記者:射頻大功率功放難開發(fā)嗎?競爭對手是哪些? 施總:同時滿足高效率、大功率、高增益、高頻的集成的芯片對設計、工藝和封裝的要求極高,我們花了很長時間才開發(fā)成功,為此士康擁有兩項國家專利。美國出的集成芯片功率一般小于1.5W,日本出的是大功率晶體管。 該談一些輕松點的話題了。 記者:在推廣數(shù)字芯片方案時,總會遇到一些制作芯片的對手企業(yè),這個時候您怎么處理與對手的關系? 施總:對手不是敵人,而是行業(yè)尤其是新產(chǎn)品和新標準推動過程中的盟友,競爭讓技術進步和發(fā)展。 記者:施總,您是看著地球儀出差的,趕路時都怎么吃飯的? 施總:為了趕路,有時我就在路邊吃碗蘭州拉面。 (哈哈)…… 讓我們再走近施總。施鐘鳴博士,畢業(yè)于瑞士聯(lián)邦高等工學院,是美國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IEEE)高級會員,英國工程技術學會(IET)上海執(zhí)委,歐洲和中國數(shù)字對講機標準委員會委員,中國通訊協(xié)會數(shù)字對講機專家委員,復旦大學顧問研究員,江蘇省高層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才; 他曾在諾基亞(Nokia)美國R&D中心任主任工程師, 領導團隊成功設計了用于世界第一個三模式諾基亞手機的芯片組和全球通芯片組(CDMA,TDMA,GSM,GPRS,CDMA2000 1x),此芯片出貨過億只; 他也曾在美國博通(Broadcom)公司任領頭科學家,成功設計了無線局域網(wǎng)(IEEE 802.11 a, b, g)的射頻系統(tǒng)構造和芯片,次芯片出貨過十億只; 他曾在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學會上發(fā)表過20多篇技術論文,邀請報告和主席臺發(fā)言,擁有10余項美國、歐洲及中國發(fā)明專利(其中6項用于大規(guī)模生產(chǎn)),他于1997年列入諾基亞名人堂。 這就是一位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的檔案。 短短的采訪,記者注意到,在描述過程時他總是快速、入理、流暢,在介紹專業(yè)時他總是準確、深刻、形象,敘述中少有重復。他沒有沖天的豪言壯語,但士康芯片的良好音質(zhì)卻響徹九霄;他從不談及管理之道,因為他擁有一支嚴謹縝密的精英團隊;他沒有向我們細數(shù)過去的成就,但他卻更愿意去談前方的新目標。 采訪結束了,施總感謝雜志編輯人員對他的專門訪問。看著他充滿朝氣、毫無倦意的神態(tài),記者依依不舍地與他道別,他又拖起那個行李箱上路。這個行李箱曾跟隨他在國內(nèi)外南征北戰(zhàn);這個行李箱曾跟隨他在東西半球之間穿梭。因為選擇了遠方,地平線總是他的起點;因為選擇了遠方,什么時候他總是從零開始努力;因為選擇了遠方,他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分秒必爭! 這就是,一位深入簡出、埋頭苦干的科技工作者卓絕不凡的風采!
《專業(yè)無線通信》編輯和士康副總裁葉浩(左二)、鮑一(左三)菁在一起 (中國集群通信網(wǎng) | 責任編輯:陳曉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