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http://www.130131.com):拆了星鏈終端第三代,但真心完全沒看不懂這相控陣天線! 一談起低軌衛星,大家勢必會說起馬斯克的星鏈。一談起相控陣天線,大家還是繞不開馬斯克的星鏈。星鏈給大家打了個樣,一眾企業在模仿,試圖實現超越和跟隨。 最近,拆了一臺第三代星鏈終端。但是,看不懂,完全看不懂。
拆開后,大吃一驚。整體結構非常清爽,壓根就沒有想象中的復雜,板和板之間連觸點都沒有,一顆螺絲也沒有。
最上面是天線罩,六邊形蜂窩排列,PVC注塑成型。
天線罩下面是寄生輻射層(十字缺口形狀)和六邊形鏤空塑料支架。輻射層采用噴墨打印,塑料支架采用激光切割。
再下面是驅動輻射層(圓點形狀)和圓形鏤空塑料支架。同樣,輻射層采用噴墨打印,塑料支架采用激光切割。
這是射頻板反面,上面依次摞的是圓形鏤空塑料支架、驅動輻射層、六邊形鏤空塑料支架、寄生輻射層和天線罩。沒有任何接觸點,全靠空氣。
這是射頻板正面,相控陣天線的全部元器件都在這。
這是控制電路,包括:
上圖中的大顆芯片 波束成型芯片(beamformer) 數量:6個 包含了程控的移相器、衰減器電路,和功率合成、分配電路。 上圖中的小顆芯片 射頻前端芯片(front-end, FEM) 數量:384個 包含了低噪放(LNA),功放(PA),和開關(Switch)。
這是以太網接口板,通過雙排針和射頻板連接。
這是底殼,PVC注塑成型,與天線罩形成一套密封的外殼,達到IP67級別。 星鏈的相控陣天線,看似簡單,想復制卻沒那么容易。即使能設計出來,成本卻做不低。如果沒有用戶規模的支撐,沒有運營流量的倒貼,純粹終端的成本價格,就已經沒有市場想象空間了。但是,星鏈的標桿已經豎起來了。很多低軌衛星運營商沒有開辟新賽道的能力,硬著頭皮也要搞。還有一種假設,3GPP主推的NTN寬帶衛星,目標是手機直連,最終會采用什么技術的天線?如果采用相控陣天線,手機就那么大,天線是不是還得做小做精?當下的時代,相控陣天線的產業生態,該如何建設?衛星互聯網的產業生態,又該如何建設? 大家都急切地盼望星網和垣信的低軌衛星盡快商用,to軍to政to民,能用就行,然后再迭代,再降成本,再擴大應用場景。假設,如果國內的低軌衛星進展緩慢,相控陣天線企業有沒有機會染指海外市場?假設,低軌衛星運營商不愿意接納市場化供應鏈,這個大餅還能不能給資本市場畫一畫?假設,已經不敢假設。 (中國集群通信網 | 責任編輯:李俊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