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http://www.130131.com):2025年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空天地應急能力建設前沿論壇圓 2月26日,以“科技賦能應急,共筑安全未來”為主題的2025年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空天地應急能力建設前沿論壇在成都成功舉辦。來自國務院安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國家消防救援局、國家減災委等相關部門的領導與專家,中國移動各省市公司、中航無人機、南方應急管理研究院等企業代表和行業專家齊聚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以下簡稱:成研院),共同探討應急能力建設的前沿技術與發展趨勢,為推動應急管理現代化和科技賦能安全未來貢獻智慧與力量。
開幕式上,國家消防救援局原助理總監閻鵬與國務院安委會專家委專家、少將吳志強分別致辭發言。兩位專家深入闡述了推進應急管理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意義,并著重強調了科技創新在提升應急響應能力中的核心作用。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院長劉耕做大會致辭,分享了成研院在應急管理領域中的技術創新成果與實踐經驗,并對應急領域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前瞻性展望。 國家減災委員會專家曲國勝從國家戰略層面剖析了應急能力建設的政策背景,中國信通院規劃所副所長張楨從行業角度探討了當前空天地應急能力建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都為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政策指引。 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副院長、5G網聯無人機系統總設計師蘇郁發表題為《中國移動基于5G的空天應急與低空智聯關鍵技術研究與實踐成果》的主題報告,詳細介紹了成研院依托中國移動5G網絡技術,取得的空天地應急通信系統創新成果。他提到,成研院經過數年探索,已陸續推出“中移凌云”、哈勃系列終端、中移應龍航空應急專用機載基站等低空產品的核心關鍵技術和標桿應用,其中自主研發的空對地連續覆蓋技術獲中國、美國、歐盟、日本四國(地區)專利授權,在應急領域新增發布IEEE 1937.12國際標準,相關產品被評定為國內首臺套。同時,成研院通過基于5G-A通感一體化技術研究,設計構建了一張面向低空空域的無人機通信感知網絡,結合AI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已實現面向低空經濟的監管運營一體化信息服務。 中航(成都)無人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翼龍無人機總設計師李屹東聚焦無人機技術在應急救援中的應用,分享了無人機在極端環境下的獨特優勢與廣闊前景。
論壇上,成研院5G網聯無人機系統副總設計師周劍詳細闡述了成研院在空天地應急領域的能力探索,分享了1套“五縱三橫”的應急通信保障體系、3類創新應急通信產品,覆蓋9大應用場景、具備9項核心應急能力、擁有1整套協同機制,并發布了1系列技術白皮書等創新成果。同時介紹了中移應龍系列機載應急通信基站、中移凌云航空應急管控平臺及頻譜監測設備等核心產品。 在應急前沿能力分享環節,廣州海格通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郵電大學、希諾麥田技術(深圳)有限公司以及成都縱橫自動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分別分享了極端環境下應急通信技術的創新應用。從無人機系統化應用到超視距空地協同指揮通信系統,一系列前沿技術的分享為應急能力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與解決方案。
會上還舉行了2025成都國際無人系統(機)技術及裝備主題展啟動儀式和圓桌論壇。圍繞“應急能力建設的挑戰與機遇”話題,業界專家進行深入研討,一致認為,科技創新是推動應急能力建設的關鍵動力,未來應進一步加強跨領域合作,構建更加完善的空天地一體化應急通信體系。 (中國集群通信網 | 責任編輯:李俊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