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http://www.130131.com):智慧消防落地案例(上海、重慶、廣東)
本文由消防產業智庫整理,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智慧消防建設,如何應用落地是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 本期消防產業智庫整理上海、重慶、廣東3個地區的智慧消防建設案例,供業界同仁參考。 1、上海:寶山大場鎮智慧消防網絡正所謂“技多不壓身”,最近,上海寶山大場鎮的沿街商鋪店主們又擁有了一項“新技能”。自從擁有了這項技能,店主們不僅安全意識增強了,安全感也是油然而生。記者來到大場鎮行知路大華路路口,這里有將近三百家商戶,占到了大場鎮總共三千多家沿街商鋪的近十分之一,店鋪集中,密度頗高。店鋪主告訴記者,最近他們添了一個“新式武器”。這個“新式武器”可以在短短的幾十秒或十幾秒之內,撲滅一場初期火情。它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呢?為此,記者進行了深度探訪。 大場鎮消防站站長于國順告訴記者:“一場初起火災最佳的處置時間是三分鐘以內!”我們先來看一個演習畫面演習中我們看到的“應急器材箱”是大場鎮安裝的全市第一批“沿街商鋪微型消防站”,它的建立最關鍵的作用就是——“快”!于國順說:“沿街商鋪設置微型消防站,首先在處置時間上就有一個保障,一分鐘發現火情,三分鐘基本上能夠有一個初起火災的處置,防止和遏制了火情進一步擴大的影響。這也是消防部門目前最建議的方式,使得滅火困難度降低了很多! 除了“快”,這個微型消防站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里面的小型消防設備,既實用又齊全。場南村村委會主任劉虎光告訴記者:“安全應急消防站里配備的消防器材有滅火器,消防水帶,呼吸機,滅火毯等工具,一旦碰到突發情況,店鋪經營者們就可以立即使用這些器材,及時滅火! 對于微型消防站里的設備,店鋪經營者們也已經試用演習了多次。店鋪主田雪松說:“以前也演練過,有了消防器材就方便了,以后遇到一些小的火情我們就可以第一時間處置! 除了全民參與消防和火情初期的自救,其實在煙霧報警器響起的同時,大場鎮背后的那張消防聯動大網也在第一時間實時開啟。 手機里收到366號兆峰煙感警報的場南村安全員陳曉清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他說:“自從裝了這個消防聯動以后,有一個好處就是避免了重大火災,發生火災初期的時候就很容易的能夠提醒到警報一響,店員在附近的都能夠聽得到都可以,第一時間采取滅火,把火災遏制在萌芽之中。” 其實除了店主、村安全員、煙感報警器響起的同時,其背后還有一套應急大網,也在第一時間聯動統管,那就是近年寶山城市精細管理中的一張“王牌”——“一網統管”平臺。 為了繼續探秘大場鎮安全聯動網絡,記者來到大場鎮城運中心,剛才兆峰那個警情,其實在煙感報警器發出報警的同一時間,就顯示在了城運平臺大屏幕上。 大場鎮城運中心負責人王秋珠說:第一時間接到火情的信息,我們就派出了鎮應急隊到現場進行處置,剛剛的那個火情是及時被撲滅了,那如果遇到了重大的或者比較復雜的情況。我們會第一時間聯系到各個相關的職能部門,火速到現場處置。 除了應急處置,近期,大場鎮還自主開發了一個“智慧大場”APP小程序。將常態的線下安全工作做到了線上線下同時進行,大數據平臺實時分析。說起這個APP有何妙處?大場鎮安全管理監督隊隊長姚華,如數家珍:“利用平安大場這個程序,現場我們可以商家面對面的進行檢查,巡查發現問題我們及時通過APP推送給商家,而且可以在后臺形成數據,可以統計所有沿街商鋪里面到底存在哪些問題,第一手掌握,第一時間預警! 除此之外,“智慧大場”還令巡查員們的監管處置效率呈指數級提升。姚華說:”我在檢查工作當中發現某些企業商鋪存在3合1現象,以前的話我們只能夠要求他們及時整改,并走流程將信息報送公安,現在有了“智慧大場APP”之后,里面有一個移交的功能,可以及時將具體信息推送給派出所,民警第一時間到現場跟我們一起進行聯合執法。”過去,從發現問題到查處需要一兩周時間解決,如今半天時間就可以了,極大地提升了處置效率。 寶山區大場鎮有約42萬常住人口,具有典型的城市化快速轉型特征。前些年,社區人口密度高、市部屬企業多、情況復雜等給大場鎮城市精細化治理,尤其是消防安全治理帶來了巨大壓力。 近年來,大場鎮將安全治理納入“一網統管”,開啟了消防安全智慧賦能、聯勤聯動和高效響應全新變革。 大華三村五居黨總支書記沈冬梅告訴記者 :過去小區地面上存在大批量的非機動車,一眼望過去很亂,影響了小區的整體環境。而且電瓶車飛線充電是相當危險的,尤其是在下雨天,稍微進點水就會引起電瓶火災,但當時也沒辦法,因為小區沒有可以指定充電的地點。 從去年開始,這一切開始了新的變化。針對社區電動自行車不規范充電易引發火災的現象,大場鎮實施統一地下車庫集中充電,升級付費便捷性,實現地下無信號時的“雙向掃碼”。居民譚繼業說 :“掃碼非常方便,二維碼看得很清楚。充完電了它會自動斷電,多余的錢也會退還! 另一方面,在小區電梯內安裝“梯控”設備,一旦識別電動車推入,電梯就會暫停運行并發出語音提示,直至車輛推出電梯。在樓道內安裝煙感設備,實現樓內火災“第一時間”發現并報警,做到源頭實時杜絕與初期快速響應。 如何快速?遠景佳苑物業經理吳玉英舉了個例子:“去年9月份的時候有一位租客的火表一下子燒掉了,然后煙彈就報警推到APP平臺和一網統管平臺,我們物業居委全都推送,我們就即刻趕到現場,一分鐘之內就開始處置! 據悉,大場鎮連續3年推進社區消防安全設施升級改造,截止2021年3月:智慧消防項目中獨立式煙感安裝52864個 ,梯控1365個,噴淋21945個,共涉及121個小區,占全鎮總量的78%;非機動車充電樁項目安裝17570個充電位,共涉及68個小區 ,其總數量為全市各街鎮內數一數二。 平安大場為何如此重要?大場鎮副鎮長潘曉磊說:“讓老百姓的生活更美好,更有安全感,同時平安大場也是我們營商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我們牢牢守住安全底線,城市精細化管理,會讓更多的創業者,創新者來到大場。” 安全,是人民城市建設的“底線”,更是千萬個幸福家庭的“生命線”。當科技智慧賦能到大場力量,當天災人禍遏止于智能聯動,當赤誠丹心照耀進和美之鎮,智慧大場、平安大場、更讓我們忍不住期待起了,那個非凡耀眼的未來大場……【 來源:上海寶山】 2、重慶:“大數據+”開啟森林防火智慧模式2月27日,重慶黔江區林業局森林防火指揮大廳內,值班工作人員正目不轉睛地盯著LED顯示屏!扒瓍^連續20年未發生一起重大森林火災,除了要感謝黔江森林防火戰線辛苦工作的‘戰士’外,也要感謝黔江智慧林火預防平臺。”區林業局呂德清這樣評價智慧森林預防平臺的作用:智能、快速、精準。 近年來,區林業局采取智慧林業、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建設隊伍儲備物資、建立完善森林防火制度等綜合措施,對全區森林資源進行全方位監控,進一步增加火情預判的準確性,讓大數據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充分運用,進一步提升黔江現代林業科技含量,向智慧林業邁進,為全區森林防火工作做出了貢獻。 “千里眼”“順風耳”,助力黔江森林防火 “您好,現在進林區需要您用微信掃這個小程序碼;因為您是兩人進入林區,您掃碼后填寫隨行人員一人就可以了。”2月28日,在馬喇林場管護站,護林員張波正在向前往林區的市民講解掃碼流程。 近年來,區林業局發展智慧林業,先后開通了“千里眼視頻監控綜合管理平臺”、森林火災預警遠距離視頻監控系統、智能傳感預警監測系統、應急通信系統、天保工程護林管理平臺等,管理者在電腦及手機移動端,能24小時監測、預警和發布信息,提高森林防火效率。 國有林區是森林防火的關鍵所在、重點區域。區林業局率先在武陵山自然保護區、仰頭山森林公園建成啟用森林火災預警遠距離視頻監控系統,通過鏡頭能適時將8.5平方公里范圍內的監控信息,在第一時間反饋到管護站和林業局,實現對監控范圍內林區360度無縫隙覆蓋,護林員及管理者足不出戶就能對林區火險火情實時監控、一目了然,有了森林防火的“千里眼”。 城周生態屏障是黔江城的“后花園”“黔江森林城市名片”,是展示黔江生態的“窗口”,也是森林防火的重點所在。區林業局在城西街道西山公園建設啟用森林防火智能傳感預警監測系統,能全天候實時監測、自動火情探測、自動火源定位和自動預警,有了森林防火的“警報器”。 建設開通森林防火應急通信系統。利用對講機與車載通信,能夠在手機信號、網絡信號無法覆蓋的區域,通過無線電波,實現遠距離實時通話,實現了森林防火無死角、無盲區,森林防火有了“順風耳”。 全區啟動“天保工程護林管理平臺”。通過巡護APP手機移動終端,提供定位導航、巡護任務、指揮調度和響應應急處置功能。護林員能實時將現場情況發送到管理平臺,管理者隨時隨地能監測護林員巡山護林軌跡,下達巡護任務及指令,有了護林防火的“隨身帖”。在重點林區實行二維碼掃碼進入和手機定位自動發送森林防火警示提醒短信,設置防火標識和宣傳牌1000余處,利用喇叭全天候播放方言版順口溜的森林防火知識,廣泛宣傳,群防群控。 落實“四重責任”,筑牢“森林防火墻” 一直以來,區林業局持續落實森林火災預防的政府屬地責任、行業監管責任、林區經營單位和個人主體責任、護林員的巡山守卡責任,做到邊界清晰、任務明確、舉措有力、履職到位,確保全區不發生重大森林火災,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3‰以內。 嚴格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解決本轄區森林防火重大問題、建立健全責任制、開展宣傳、森林消防隊伍建設、預防工作經費、巡查檢查、隱患排查、防火區劃定、物資儲備、野外火源管控、護林員管理、林區經營企業和個人的管理,以及落實國家市區森林防火督查要求。同時,國有林場負責國有林區的森林防火工作。負責組織編制森林防火規劃和防護標準、開展防火巡護、宣傳、火源管控、隱患排查、防火設施建設、火情早期處理、預防預警監測,指導督促國有林場森林防火、保障工作經費,落實國家市區森林防火督查要求。 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制。責任主體為林區經營單位和個人,負責建立森林防火責任制、劃定防火責任區、明確防火負責人、開設森林防火阻隔帶、配備設施和設備、開展宣傳教育、巡山守卡、隱患排查整治、先期森林火情處理等。 嚴格落實巡山守卡責任。責任主體為天保護林員、生態護林員,負責宣傳森林防火法律法規政策、日常巡護守卡、風險隱患排查、制止違法違規野外用火、發現火情及時報告、開展火情先期處理等。 建設專業隊伍,儲備“硬核”防火物資 建立了8支義務森林消防隊伍、總人數達115人,選聘生態護林員760人,日常巡山管護全區200余萬畝林地。森林防火設施設備建設不斷改善,實施黔江區森林重點火險區綜合治理工程及二期工程建設,建成防火隊伍營房1000m2、防火物資儲備庫1500m2、瞭望塔6座,防火通道36km、防火阻隔帶62.9km、消防水池13口,配備撲火機具1848套。 從靠人力就地取材樹椏撲火,到增添一批“硬核”滅火裝備。擁有超高速渦流噴射滅火機,噴水高程達50米,可在危急時刻打通滅火通道、為一線撲火隊員送氧降溫、打通生命通道安全撤離;還有支架式發射滅火彈,一次將2枚滅火彈裝入兩個彈筒,在5-6米外遙控發射,將滅火彈發射到70米以外區域滅火,特別適用于懸崖陡壁、人力難以企及的林地,能有效提高森林滅火的效率和安全性。 2020年,區林業局采購了55.8萬元森林防火物資,并組織編制《重慶市武陵山(黔江區)森林火災高風險區綜合治理工程建設項目初步設計》,積極爭取國市資金994萬元,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來源:武陵都市報】 3、廣東城市智慧消防物聯網項目案例案例背景 廣東省安委會印發《廣東省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計劃》,其中消防部分要求2020年10月底前各地市設有自動消防設施的重點單位、大型城市綜合體、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溫度傳感、火災煙霧監測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物聯網設備采集工作全面完成并上線運行。2022年底前,各地市完成重點單位、大型城市綜合體、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物聯傳感、溫度傳感、火災煙霧監測、水壓監測、電氣火災監控、視頻監控等感知設備的采集工作,推廣應用一般單位物聯網監控模塊,確保各地市完成消防物聯網監控系統建設。 《廣東省火災防范重點場所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指引》第十一條中指出, 各社會單位均應主動運用廣東社會消防安全管理系統開展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及時錄入更新相關工作信息;馂淖詣訄缶、水系統監測、電氣火災監控、視頻監控等建筑消防設施運行數據聯網接入消防大數據應用平臺,實現物聯控制功能。 政策文件
廣東省要求各地市將重點單位消防物聯網數據接入到省大數據平臺。?迪缆摵夏吵鞘邢啦块T進行多次調研與論證后,探索出一條社會化建設及運營的創新模式,開展該城市的消防物聯網建設。 業務模式
?迪缆摵舷乐ш牎⑷筮\營商、消防運營商一起,建立起區域智慧消防生態體系,通過社會化運營服務的模式,為社會單位提供現場勘察、設備安裝、報警值守、風險評估等多項消防安全服務,極大的提高了單位聯網積極性,有力的保障了智慧消防物聯網系統的快速落地。 方案架構 該城市消防物聯網采用消防云平臺+本地化物聯網平臺相結合的建設模式,有機的將社會化服務與消防監督管理相結合。 城市消防物聯網平臺:城市消防物聯網平臺部署在市政務云,用于數據本地化存儲,并給到消防部門查看物聯網接入統計情況。 消防云平臺:消防云平臺用于接入單位的消防物聯網數據,由消防運營商使用,為聯網單位提供線上值守服務;聯網單位有專屬APP,可以查看單位消防物聯網設備狀態。 智慧消防綜合管理平臺:智慧消防綜合管理平臺部署在社會單位,重點打造單位安消一體化應用。 消防大數據監督預警平臺:有了消防物聯網的海量數據基礎,未來該城市還將繼續建設消防大數據監督預警平臺,將消防物聯網數據、視頻監控數據、業務系統數據等進行整合,基于?低曃镄湃诤洗髷祿鬃,為用戶搭建風險評估、監測預警、智能識別等大數據應用。 主要產品 消防管理平臺
核心價值:依托?迪涝破脚_運營能力,將線上遠程值守與線下消防服務相結合,為聯網單位提供監測值守、線下維保、培訓演練、保險保障等一站式服務內容,切實解決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難題。 核心價值:接入上百家重點單位消防設施數據,建設內容包含城市聯網、水壓監測、智慧用電、視頻監控等,為城市消防安全管理提供技術支撐,為大數據輔助決策提供數據來源。 核心價值:充分整合各方資源及優勢,探索出一條消防物聯網建設的社會化運營模式,有效利用社會資本推進消防物聯網系統落地。【來源:?迪馈 (中國集群通信網 | 責任編輯:李俊勇) |









